简评《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docVIP

简评《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评《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   内容摘要:白朗宁夫人的抒情十四行诗,内容上紧扣爱情的主题,尤其是对爱情和死亡之间的张力把握准确,在写作中对十四行诗的起承转合过渡巧妙,技巧上更是对传统十四行诗进行了继承和超越,是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关键词:十四行诗 爱情和死亡 用典 押韵      十四行诗作为西方经典的诗歌体式,在起源上同中国诗歌相近,原本也是有曲调配合的一种民歌。文艺复兴时期,在它的诞生地,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采用这一体裁发表了许多歌颂爱情的作品,使得十四行诗逐渐地开始向文人抒情诗转变,到了十六世纪后半期,十四行诗逐渐地被英国宫廷诗人移植,并在英国诗坛上获得了独特的地位,尤其是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问世以来,十四行诗更是被后代诗人所推崇,并且涌现出一大批著名诗人。但是在十四行诗这一以爱情为主要中心的领域之内,一直鲜有女性诗人的声音,直至十九世纪,在这个以男性为主要统治者的阵地上,突现出了一位杰出的女性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即著名的白朗宁夫人。   《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是白朗宁夫人的代表作品,集子的最后完成时间是1846年9月。在1847年发表时并没有公开发行,而是由私人印行了少数本子,甚至连书名也没有。直至1850年才公开发表,名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当时共有四十三首,至1856年第三版时,诗人增加了《过去与将来》这首,成为四十四首,最终形成这一组诗的定本。这个集子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足以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相媲美的作品,从而也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通览这44首作品,其核心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爱情进行写作的。爱情,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论是慷慨激昂,还是缠绵悱恻,都是它的书写表达形式。然而,在白朗宁夫人这部诗集中,对爱情的歌颂,同其他诗人的十四行诗相比较起来,既有着坚韧不屈的为爱奋斗的精神,也有着含情脉脉的低声诉说,形成了诗人自己所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关于诗歌爱情中心的表达这一核心,白朗宁夫人总是能做到在每一作品中都恰到好处的实现一个思想感情转变的清新脉络,从而能够凸显出诗人思想的深度和感情的饱满。以诗集的第三十二首《当金黄的太阳升起来》为例来看,诗的开端马上就点出了第一个主题:“当金黄的太阳升起来,第一次照上/你爱的盟约,我就预期着明月/来解除那情节、系的太早太急”,这分明是对爱情的疑虑,并以此为线索引出该主题的发展:对爱情的绝望,诗人无奈的诉说“我只怕爱的容易、就容易失望,我哪象/让你爱慕的人!――却象一具哑涩/破损的弦琴、配不上你那么清澈/美妙的歌声!而这琴,匆忙里给用上,一发出沙沙的音,就给恼恨地/扔下。”但正是在这情感的低谷中,发生了关键的转折,迎来了第二个主题:“我这么说,并不曾亏待/自己,可是我冤了你。在乐圣的/手里,一张破琴也可以流出完美/和谐的韵律”,这是绝望之中的惊讶,接下来则进入了由惊讶而产生的对爱情的信仰之中,“而凭一张弓,真诚的/灵魂,可以在勒索、也同时在溺爱”。在这首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起承转合的情感线索,从而更加彰显出诗人的感情涌动。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除却在每一首作品中进行连贯的感情表达外,在整部诗集中,也同样清晰地呈现着这种起承转合的情感轨迹,进一步扩展白朗宁夫人的感情世界,从而使这一整部诗集成为白朗宁夫人的爱情自传的诗体演绎。   其次,白朗宁夫人在对爱情进行热切的歌颂与追求中,常常把“死亡”和“爱情”进行有机的联系。这种通过和死亡作斗争,来表达对爱情追求的决心的方式,和白朗宁夫人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十五岁时,诗人因为骑马而跌损了脊椎,二十多年来一直都被禁锢在病床上,和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做着艰难的抗争。是爱情的到来,才使得这种抗争更添了关键的力量。   理所当然,这种斗争的信念和勇气就被反映在了诗集当中。在整部诗集的开头,“死亡”和“爱情”这一对立关系就同时出现,纠结在一起进行反复的较量。在第一首中诗人就写道:“我看见,那欢乐的岁月、哀伤的岁月――我自己的年华,把一片片黑影连接着/掠过我的身。紧接着,我就觉察/(我哭了)我背后正有个神秘的黑影/在移动,而且一把抓住了我的发/往后拉,还有一声吆喝:‘这回是谁逮住你?猜!’”此时的诗人“只是在挣扎”,做出了“死”的回答,然而在那银铃似的回音响起之时,一个意外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不是死,是爱!”对于这样的爱情来说,诗人所要面对的考验和阻力更是巨大的。要想得到美好的爱情,所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诗人已经决心要接受这份可贵的爱情,就算是“那昏黑的诅咒落上/我的眼皮,挡了你,不让我看见,就算我暝了目,放上沉沉的‘压眼钱’,也不至于那么彻底隔绝”。诗人在此的表达十分清楚,哪怕是死亡来临了,只要有了爱情,无论在哪个世界中,自己都不再孤独。可以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