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临沂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张震 内容提要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代健康观念: 什么是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1989年定义为: 人生平衡金字塔 人生幸福图 心理健康的涵义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社会契合和谐;二是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主要以促进人们进行心理调节、开发心理潜能为目标,使人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积极有效地服务社会。 狭义的心理健康则以预防心理障碍或问题行为为主要目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热爱教师职业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师源性心理障碍 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 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 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 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46.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 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 有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 第一,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是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长期的。 第二,大部分致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教师,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因而这些所谓的良好愿望导致的不当行为还会继续存在,难以纠正。 师源性心理障碍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其原因何在? 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1.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如,教师惩罚或变相惩罚。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 如,不少教师将小学生看作“小大人”。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衡量、要求学生的行为;从成人的角度主观地推测学生的行为动机。 3.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 中小学教师需要学习 (1)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2)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保健。 (4)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是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减少不适应行为和心理问题的需要 (1)总体上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好的; (2)但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据一项对22个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18—15.16﹪,且逐年上升。 二、是我国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的形成 3、促进学生健全人格、适应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过渡性 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 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缘人” 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过渡 矛盾动荡性 1.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自我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自我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堂食材配送食品副食品安全服务食材供货流程及配送服务实施方案.pdf VIP
- 等差数列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pdf VIP
- XX公司三级安全教育台账(汇编).docx VIP
- TAKE TWO安全管理课件.pptx
- 2025届高考英语(10大主题55篇范文)写作讲义上 .pdf VIP
- 供货流程及供货组织方案.docx VIP
-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doc
- 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培养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环境工程》英文版和《环境工程》编辑部.docx
- 肋骨骨折的急救与护理ppt.pptx
- 先瑞达医疗~B-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药物球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