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四_附件.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双重影响 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升高;由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温度升高,可引起酶的变性,从而反应速度降低 。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激活剂 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一些无机离子和小分子简单有机物。如:Na+、K+、Ca2+、Mg2+、Cu2+、Zn2+、Co2+、Cr2+、Fe2+、Cl-、Br-、I-、CN-、NO3-、PO4-等; 无机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 (1)与酶分子肽链上的侧链基团相结合,稳定酶催化作用所需的构象。 (2)作为底物与酶蛋白之间联系的桥梁。 (3)可能作为辅酶或辅基的一个组成部分,协助酶的催化作用。 使用激活剂注意 激活剂对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激活剂之间有时存在拮抗现象。 激活剂的浓度有一定的范围,超出此范围,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二)、酶的分类 根据反应性质分为六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涉及H 和电子的转移。如脱氢酶类。 2、转移酶类:催化分子间功能基团的转移。如转氨酶类。 3.水解酶类:催化水解反应。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蔗糖酶等。 4.裂合酶类:催化非水解地除去底物分子中的基团及其逆反应的酶。如醛缩酶脱氨酶 脱羧酶 5.异构酶类:催化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变。 6、合成酶:与ATP 分解相偶联,并由二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如天冬酰胺合成酶 丙酮酸羧化酶 在每一大类酶中,又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分为若干亚类,然后再把属于某一亚类、亚亚类的酶按顺序排好,这样把已知的酶分门别类地排成一个表,叫做酶表。 类 亚类 亚亚类 序号 如 EC1.1.1.27 为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EC1.1.1.37 为苹果酸:NAD +氧化还原酶 EC1.1.1.1 为乙醇:NAD +氧化还原酶 产酶促进剂:是指可以促进产酶,但作用机理 并未阐明清楚的物质。 添加产酶促进剂往往对提高酶产量有显著效果。 4、 添加产酶促进剂 五、 药用酶的分子修饰 1、 酶分子修饰: 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结构发生 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提高酶活力,增加酶的稳定性,消除或降低酶的抗原性。 2、 酶分子修饰的目的: 通过改变酶分子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使酶的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方法称为金属离子置换修饰,简称为离子置换法。 3、酶分子修饰技术(方法) (1)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金属离子置换修饰法只适用于本来在结构中含有金属离子的酶。 用于酶修饰的金属离子,往往是二价金属离子,如:Ca2+、Mg2+、Mn2+、Co2+、Cu2+、Fe2+等。 酶液+EDTA等金属螯合剂→EDTA-金属螯剂→用透析、超滤、分子筛等方法除去→失活酶液+其他金属离子→酶活力升高,稳定性增强。 金属离子置换修饰过程: 例: 锌型蛋白酶→钙型蛋白酶,酶活力提高20~30%; α-淀粉酶的镁型、锌型→钙型,稳定性增强,酶活力提高3倍以上。 利用水溶性大分子与酶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精细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与功能的方法称为大分子结合修饰法。 (2)大分子结合修饰: 右旋糖酐、聚乙二醇、肝素、蔗糖聚合物、聚氨基酸等,这些大分子在使用前一般需经过活化,然后在一定条件下与酶分子以共价键结合,对酶分子进行修饰。 大分子修饰剂: 大分子结合修饰的作用: 水溶性大分子通过共价键与酶分子结合后, 可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使酶的活性 中心更有利于和底物结合,并形成准确的催化 部位,从而使酶活力得以提高。 . 例:每分子胰蛋白酶用11分子的右旋糖酐修饰后, 酶活力可提高30%等。 ①、通过修饰提高酶活力: 酶的稳定性用半衰期来表示。 酶的半衰期:是指酶的活力降低到原来一半时所 经过的时间。 ②、通过修饰增加酶的稳定性: 用可溶性大分子与酶结合进行酶分子修饰,可在酶的外围形成保护层,使酶的空间构象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酶的稳定性,延长其半衰期。 ③、通过修饰降低或消除抗原性 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结合是由于它们之间特定的分子结构所引起的。采用酶分子修饰方法使酶的结构产生某些改变,就有可能降低甚至消除其抗原性。 例:聚乙二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