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02-01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关节突增生肥大73例(74.49%),关节面改变54例(55.10%),关节边缘部骨赘形成82例(83.67%),椎小关节间隙改变51例(52.04%),关节内“真空征”48例(48.98%),关节脱位18例(18.37),半脱位26例(26.53%)。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异常改变,对发现腰椎小关节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其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疾病;影像学;CT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中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传统X线检查很难诊断,CT扫描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从而为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2]。为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特征及CT诊断价值,笔者对2007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98例,男60例,女38例,年龄34~75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因慢性呈进行性加重的腰腿痛就诊,主要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及坐骨神经痛,在前屈后仰时加重,伴大腿外侧牵引性疼痛54例,腰椎旁压痛98例,伴背肌紧张48例,间歇性跛行18例,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2例。   1.2方法:采用西门子S0MATOMHUANYUE6多层螺旋CT,层厚与层距均为3mm,常规靶扫L1~S1,同时摄骨窗和软组织窗片。   2结果   2.1病变部位:L1~L23例,L2~L34例,L3~L420例,L4~L549例,L5~S122例;单侧病变31例,双侧病变67例;2个及以上关节面受累70例。   2.2CT表现:①关节突增生肥大73例(74.49%),以上关节突更为明显,形态不规则,增生肥大的关节突常常超过相应的下关节面。②关节面改变54例(55.10%),由于关节面硬化和凹凸不整,骨皮质下可见囊性变,关节囊钙化,在关节面硬化的骨质内可见到囊样低密度区。③关节边缘部骨赘形成82例(83.67%),在关节突边缘可见到高密度的硬化赘生物,部分与主体断裂形成游离体。④椎小关节间隙改变51例(52.04%),正常腰椎小关节间隙为2mm~4mm,其中间隙≤2mm者39例,≥4mm者8例,宽窄不等者4例。⑤关节内“真空征”48例(48.98%),即关节间隙内眉样或带状透亮区,CT值在-500~-700之间。⑥关节脱位18例(18.37),半脱位26例(26.53%),表现为上下关节突的骨性关节面对合错位及关节间隙增宽,可伴有椎弓崩裂或关节突骨折。   3讨论   腰椎小关节又称关节突关节或椎间关节,属滑膜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关节面呈冠状位排列,是构成脊柱活动的重要结构,同时具有稳定脊柱的作用。关节面上覆盖有透明软骨,关节囊附着于关节软骨周缘。腰椎小关节参与构成椎管和椎间孔的后壁,前方与脊髓和脊神经相邻,是脊柱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腰椎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主要是承受牵拉、压缩、剪切和扭转等负荷[3]。骨质与黄韧带的增生和肥厚,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均可导致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从而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腰椎小关节囊分布有比较丰富的脊神经后根感觉纤维[4],所以一旦受损,即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持续性酸痛或钝痛,急性发作时腰部有僵直感,于活动后加剧,受损的腰椎小关节处有固定压痛、叩击痛及传导痛,由于下部腰椎承受的负荷最大,故比其他脊椎更加容易患病。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高危因素有年龄、性别、小关节面的方向、腰椎间盘的退变等[5]。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已成共识,但性别与发病率的关系尚无定论,研究显示,小关节面与冠状面的角度越大,即小关节面越趋于矢状方向时,其发病率越高。而椎间盘退变后椎间高度的丢失则是引起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原因[6]。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病理开始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由于机体的代偿性修复导致软骨下骨质增生,引起关节面增厚、硬化和关节边缘骨赘,从而出现关节变形,对位不良,关节间隙和侧隐窝狭窄,亦可引起椎间孔及椎管狭窄。损坏变性的关节软骨可形成一个个凹窝,滑夜进入后可形成假性囊肿[7]。经常性磨损可导致软骨和骨质碎裂,CT检查表现为关节面硬化、边缘糜烂,关节突粉碎等征象。腰椎小关节脱位时可因关节面错位、间隙增宽,导致周围组织内的气体被挤压进入关节内的空虚处,形成关节内透亮区,即真空征[8]。“真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