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_附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少阴证论治精神心理睡眠障碍 摘 要 本文根据临床所见,联系《伤寒论》,探讨精神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与诊治。分别从少阴证候、阳气运行、经脉三个角度论述了躁郁、失眠的病因病机。依据六经辨证,结合案例,阐述精神心理睡眠障碍的诊治规律: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少阴与太阴、厥阴、太阳的合并病等,药物的煎服法与自备药物,瞑眩反应的认识与处理。 关键词 少阴证 躁郁 睡眠障碍 阳气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我们临床所见的精神心理睡眠障碍的中医认识作一番探讨。 1.概述 精神障碍、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医对三者的认识很早。中医领域中的“烦躁”、“郁”、“癫狂”、“惊悸”、“不寐”、“不得卧”、“目不瞑”即类似于现代医学领域的情绪障碍、心理精神障碍与失眠。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癫狂”、“夜不瞑”、“心烦”的记载。在传统中医领域,这三者也是常常并称的。如《金匮要略》“虚劳虚烦不得眠”,《伤寒论》有“虚烦不得眠”、“心中烦、不得卧”等记载。目前,中医一般将这三者的病机归结于肝气、肝火、痰热、气血两虚以及阴虚火旺,治疗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涤痰以及补养气血、滋阴降火为主。 然而我们在临床发现,很多失眠与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原则难以用上述观点解释其证候,从上述角度治疗也难以得到满意疗效。经过思考与求证,我们以六经辨证为依据,认识到此类疾病的病机在于少阴伏寒连及太阴、厥阴,阳气不能潜藏而上冲。 2.理论探讨 2.1少阴病与躁郁、失眠 临床可见,以“失眠”、“心烦”、“情绪低落”为主诉的患者,绝大部分有烦躁、焦虑、入睡困难以及维持睡眠困难等症状,同时也伴有腰膝冷、手足欠温、畏寒、常有冷汗、小便频(特别是夜间)、大便干结、食欲下降、眩晕、乏力、女性月经后期、痛经、舌淡暗、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沉等证候。上述证候应当归为少阴寒化证,病机为少阴伏寒乃至三阴伏寒、虚阳上浮。 少阴证中有一群症状频繁出现,即烦躁和不寐。如第289条“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的“时自烦”,第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的“躁烦”,第303条黄连阿胶汤证的“心中烦、不得卧”,第309条吴茱萸汤证的“烦躁欲死”,第310条猪肤汤证的“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第315条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的“干呕、烦者”,第319条猪苓汤证的“心烦不得眠”等。上述症状即今之情绪、睡眠障碍,所谓“躁郁”者是也,为肾阳亏虚或肾阴亏虚所致。由于肾阳衰惫,寒邪深伏,阳气被下焦伏寒逼迫,浮越于上,浮越的阳气不能行温煦之职能,反而扰动神明,则导致烦躁、不寐。若肾阴不足,不能涵敛阳气,虚火内生,上扰心神,亦可导致上述症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阳衰惫导致阳气不安者,可见下午或晚间易突然发作心悸、汗出、胸闷甚至憋闷欲死等系列症状,伴有强烈的恐惧感,类似于今之焦虑急性发作或恐怖症,以及部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伤寒论》中谓之“奔豚”。 我们在临床上所见的睡眠障碍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多有以下特征:眼圈色黑,面色黧黑或暗黄,唇色青,头身关节冷痛或两膝独冷,畏风寒,或有纳差、胃脘胀闷,女性多有痛经。脉多沉细,舌质偏暗,舌体胖有齿痕。依据中医诊断学,上述证候均应辨为阳虚受寒之证候。 所以我们认为,精神、心理、睡眠障碍的病机,以气滞、血瘀、火热、痰饮为标,以少阴伏寒、元阳亏虚为本。所以治疗应该以温阳散寒为主。 2.2.阳气运行与躁郁、寤寐密切相关 另外,精神心理睡眠障碍的病情变化具有时相性,明显受昼夜、季节的影响。如西医学发现春季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高发季节。而根据中医的认识,阳气的运行是有时相性的。可见精神心理睡眠障碍与阳气的运行规律密切相关。若要深刻理解这些症状,必须理解阳气的运行规律。 人身有外在的皮肉筋骨脉,又有内在的五脏六腑,另有经络维系其间。阳气在人体的运行,循着经络,外而形体,内而脏腑,无非升降出入而已。经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无不出入,无不升降”。阳气的升降出入,是遵循一定时间规律的。而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所以阳气的运行规律,与天地气机流动相合。天地的时间节律,大而言之为四季,小而言之为昼夜。相应的,人身阳气也有四季节律和昼夜节律。 2.2.1阳气的四季节律 阳气的四季节律,集中阐述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阳气在一年之中的运动,春季生发,夏季长养,秋季收敛,冬季闭藏,这些环节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人体的阳气也要遵从这个规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不与天地相顺应,会对整体节律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违逆春季生发之令,则会伤肝,供夏天长养的阳气就少了,长养不足,供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