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玉林通道经济及其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玉林通道经济及其启示

抗战时期玉林通道经济及其启示   [摘要]抗战时期,由于日军封锁,南流江成为南方唯一的水路国际通道。玉林在抢运抗日物资的过程中。运输业、旅业、经纪业、机械业和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并于战后继续发展,从而形成初始状态的通道经济,为现代通道经济的建设带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抗日战争;玉林;通道经济;启示   [作者简介]石维有,玉林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广西玉林537000;张坚,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9-0127-04      当前,通道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沿江经济”、“沿海经济”、“路桥经济”到“口岸经济”等,无不倾注了政府的心血。而在历史上,在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区域,通道经济虽然没有获得在战略高度上的规划和实施,但在事实上也得到形成和发展。抗战时期,广西玉林形成了非政府主导的“通道经济”,依托通道的战略地位,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尽管玉林的“通道经济”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道经济,但这种初始的特殊形态,更能为通道经济的理论构建和现实探索带来深刻启示。      一、抗战时期玉林“通道经济”形成的条件      通道经济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为前提,以第二或第三产业为基本内容,以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群为依托。抗战时期的玉林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由于不是政府的战略实施,因而称为“通道经济”。      (一)日军入侵造成相对优势的区位条件   玉林的水路通合浦、北海,陆路通广州湾(今湛江),也与黔、滇、川、陕诸省大后方相通,具备通道经济的基本区位条件。但是在日军封锁前,南方的国际通道在广州、梧州、南宁等,而不在玉林。玉林“通道经济”的区位优势因日军入侵而形成。1938年广州沦陷,1939年西江封航,中国沿海口岸皆被日军封锁。原来的水路国际通道被日军封锁,玉林和南流江的通道价值陡然提升。抗战期间玉林未被日本侵略军占领,虽亦遭空袭,但次数不多,规模较小,偏安一隅。中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抗战需要外援,玉林遂成为战时国际交通线路的重要中转站,成为抗战物资和洋纱洋布百货等舶来品的转运枢纽。      (二)国内棉花、纱、布奇缺为传统纺织业提供大市场   在抗战物资迫切需求的情况下,玉林一方面作为国际通道中转舶来品,另一方面作为生产基地输出奇缺物资。   棉花、纱、布,战时奇缺。中国纺织工业区几乎全部被日本占领,棉布棉纱被“统制”,国统区和解放区经济被封锁,外援被破坏。国民政府也管制棉花纱布,所统棉花纱布80%供应军需,20%供应公教人员和群众,导致整个大后方纱布奇缺,物价不断上涨。为了解决花纱布荒,各地纷纷挖掘潜力。解放区发起了“大生产”运动,宝鸡申新纱厂为避空袭开挖24孔窑洞,建造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庞大地下纺织厂。   玉林纺织手工业具有优良传统和先进技术。郁林“细葛布”于唐乾封元年列为贡品,北宋棉花传入,玉林棉布“吉贝”(清代称郁林州布)仍为贡品,至明泰昌元年免除,玉林布作为贡品长达889年。1921~1932年玉林创办“东厢职业学校”,培训了500名纺织技术人员。1933年,全县织机2000架,“织户约一千余,每年产布数额达二十万匹”。抗战前,玉林已将矮机全面改造为高机,织布效率提高达6倍,从而为参与解决纱布荒提供可能。      (三)“岭南都会”是“通道经济”的依托   如果玉林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为只是贸易中转站,所获只是战争景气,那就无法形成“通道经济”。   自秦代开凿灵渠连接湘漓通道后,南流江、北流江逐渐成为中原至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汉代马援、唐代高骈、北宋狄青南征,皆取道南流江。玉林位于南流江和北流江的连接位置,宋代以后商业兴盛,被誉为“岭南都会”。1832年玉林扩建,州城宏伟,民谚传“千州万州不如郁林州,四只城门四只楼”,更增添“都会”色彩。   玉林商业具有较高的地位。明代以来玉林就是广西食盐的最大运销点。周去非《岭外代答》:“盐场滨海,以州运于廉州石康仓,客贩西(广西)盐者,置十万于郁林州,官以牛马车自石康仓运贮之,东盐入西,散往诸州……”。1910年南流江正式划为广西食盐进口的船道,运进食盐,运出大米、生猪、蓝靛。明清以来,在粤商的带动下,玉商快速成长。民国初年玉林工商业者尚以粤商为主,民国中期玉商取代了粤商的地位。据1933年广西省政府对主要城镇店东籍贯的调查,玉林是广西少有的本地店东占主导的城镇,在448名玉林店东当中,本县387人,外县13人,外省36人,不详12人。      二、抗战时期玉林“通道经济”形成的表现      玉林“通道经济”通过本地服务,成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