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凌写青苔,毛茸茸
没写的故事
“我有一个小故事,一直没有写。”袁凌说,他想写的是“一盒奶茶”。他在采访中遇到一个清秀的女孩,莫名地得了一种叫蓝嘴唇的病。女孩学习很好,爱好文学。第二年再去,袁凌得知女孩已经去世。女孩的父亲带着袁凌去墓地,让他意外的是这个开摩的到处跑的男人,买了水果、奶茶,还带着一个装满开水的保温瓶。在女孩的墓前,男人冲开奶茶,他告诉袁凌,这是女儿生前喜欢喝的。
“这个细节很感人,但是你不能去强调这种感人,强调的话性质就不一样了。可现在的读者已经被惯坏了,他就是想让你去渲染,渲染他体悟到这个故事里父亲对女儿的真实心思,其中有怀念、有悲痛,也有克制住的平静。现实是父亲并没有歇斯底里,没有说我的女儿要感动天下人。”
袁凌感叹这是当下写作的一个困境。
袁凌的新书《青苔不会消失》,写了一百位中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故事,分为“卑微者”、“出生地”、“生死课”三个部分。“太沉重了。差评。”有读者留下评论,打了一星,扬长而去。书中所写的人和事,的确不能让人轻松阅读,但是,袁凌强调,他没有一味地写苦和惨,他不是完全悲观的,他强调生命有各自的价值,有些东西不会消失,
“因为青苔本身是有生命力的,它是可以修复世界的。”袁凌指出,他没有去写被生活压倒了歇斯底里的人们,他写的有很沉重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在写这些人承担了自己的生活。这份承担,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袁凌写了王多权的故事。十几年前,王多权在山西矿洞里遭遇了一个人的矿难,胸部以下的脊椎神经被逾吨重的煤块切断。他是在表哥的黑口子上干活,尚在赔本的表哥给了两万块,到家已经不剩下什么。从此,王多权的人生位置被定在了一间土屋的床铺上,他的生存要诀,熬是第一项。袁凌写到:“王多权想到了家里的一样土产――麻糖。糖是熬出来的,就和瘫痪在床上的后半生一样。前半生只有二十年,王多权上了初中,烧了两年木炭,谈了对象,虽苦犹甜;后半生只是受苦,要熬上多少年,才能尝到一丝苦中的甜味?家里年年要熬麻糖。王多权也就一年年熬了下来。”
卧床三年后,王多权开始学针线,“随着在这张床上的岁月层叠,在他的想象中和针脚下变得越来越繁复,超出了母亲和普通纳鞋垫的人的程度。王的鞋垫开始有人买,从做工简单的几块钱一双,逐渐上升到几十块,直至卖出一百块一双的‘天价’。”后来,王多权开始做十字绣,很快进入了入迷的状态,“他并没有给自己规定了工时,但总是在一针一脚中织出又同时忘掉了时间。”袁凌是这样表述瘫痪在床的王多权和他的十字绣的:“和墙上与小侄女合画的水彩相似,这些刺绣依照的针脚图案与市面上没有两样,但在这间小屋,却似乎有些别的气质。”
面对土屋床铺上干枯的年轻身体,袁凌说,他唯有倾听,放弃表达。虽然表达是他唯一磨练的技艺。袁凌在叙述时坚持选择节制、朴素又内向的语言,因为他要“在人性的地平线面前保持缄默,让不可言说的自行发声”。虽然王多权的劫后人生,像一幅未完成的刺绣,永远无法添上“花好月圆”的标签,但是袁凌要说的是:他二十年如一日地穿针绣鞋垫和十字绣,编织瘫痪休克的时间,供养自身和家人,让生活的灰烬重获骨血,甚至开出花朵。
袁凌还写了在矿难中失去双眼的老年人邹树礼,爆炸中的煤灰透入了他的面皮,整??脸变为了青色,“面具”再也无法摘下。但在这张黑暗的、透不过一丝光线的面具背后,邹树礼依靠摸索和内心的知觉,重建了自己的整个生活。袁凌讲述老人从屋里的活路,到五亩坡地的劳作,养大求学的儿女,送走生病的老伴。他写到:在人们因为远方风景撂荒家乡的时候,失明的他成了这方土地的守望者。他的身影不是矗立的巨人,倒是绵绵匝地的青苔,铺成修复世界的小径。
作家刘瑜说:“袁凌写调查、写故事、写历史、写现实、写社会、写个体,不管写什么,他的文字上面总有一层毛茸茸的、轻轻颤动的诗意。”从某种方面来说,袁凌感觉自己如同是在奥斯维辛的废墟上写诗。《青苔不会消失》的书名,是编辑选自袁凌写的一首诗。对于袁凌来说,他在文章里保留的诗性并非朦胧抒情,是具有一个真实事物本身的生命气息,像地上的花朵,经过碾压,仍然会生长。
不情愿的学者,有良心的记者
“我觉得还是要写真实。”袁凌说,“非虚构就是不去增添东西,你可以不写足。”袁凌写特稿的历史不长,最早2012年开始写的,但是写作很早就开始了。他的非虚构写作自成特色,在强烈的真实前提下散发出一种文学气息,但是他拒绝隐喻式叙述,也不追逐冲突。对于袁凌来说,在非虚构、特稿提法出现之前,他已经这样写作了,他自嘲那是一段漫长的写作黑暗期。
袁凌是个文学青年。袁凌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大一下学期,他对现代诗产生了反感,他排斥一味追求言外之意的意向。“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会不喜欢,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在作品里希望导入一种东西,在诗里面我需要看到的是一个真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孔祥东)控制工程基础(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春上海开放大学《大学英语(4)》网上记分作业 1答案.docx
- 重庆市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控制工程基础第4版孔祥东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工程制图习题集(孙培先)习题答案解析.pdf
- 高血压患者护理要点.pptx VIP
- API SPEC 5CT-2023 套管和油管规范 中文版 (2-2).pdf
- 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布尔津县科技特派员为农牧民致富增收掌舵护航.doc VIP
-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