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制度与发展生产的措施 唐初户口数量大减,土地大片荒芜。到高宗显庆年间,河南一代还是“田地极宽,百姓太少”。(《通典》卷七《历代盛衰户口》)624年,推行均田制。 1、均田制度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凡给田之制有差:丁男、中男以一顷;老男、笃疾、废疾以四十亩;寡妻妾以三十亩,若为户者则减丁之半。凡田分为二等 一曰永业,一曰口分。丁之田二为永业,八为口分。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凡官户受田减百姓口分之半。凡天下百姓给园宅地者,良口三人已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其口分、永业不与焉。” 《通典》卷二《食货典·田制》:“诸以工商为业者,永业、口分田各减半给之,在狭乡者并不给。”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其一,授田对象的变化。妇女、奴婢、耕牛原则上不再授田。除户主为寡妻妾以外,一般妇女不授田,增加了僧尼、道士、女冠和工商业者授田的规定。 其二,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贵族官僚普遍授田。贵族按照爵位高低,授永业田一百顷到五顷不等,亲王一百顷,至男爵授五顷,职事官(实际职位)、勋官(武官)、散官(文阶)按品级授予永业田。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都有职分田和公廨田。 第三,对土地买卖限制的放松。 《唐律疏议·户婚》曰:“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即应合卖者,不用此律。” “即应合卖者”,“谓永业田家贫卖供葬,及口分田卖充宅及碾硙、邸店之类,狭乡乐迁就宽者,准令并许卖之。其赐田欲卖者,亦不在禁限。其五品以上若勋官,永业地亦并听卖。” 这就为土地兼并开了方便之门。 2、租庸调制 《唐六典·尚书户部》:“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凡丁岁役二旬,有闰之年加二日,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 陆贽《陆宣公奏议》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概括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一般称作租庸调法。此外还有杂徭即小徭役,是指中男(十六岁以上)起承担的临时的夫役和杂使。 租庸调法直接继承隋代的,并有所调整。 其一,租。隋朝交纳三石,唐代妇女一般不授田,也不课税,口分田(露田)从120亩降为80亩,租也由三石改为二石。 其二,调。583年隋朝将绢一匹调整为二丈,布也应减少,可能史书漏载。唐朝沿用此法,将调绢定为二丈,布则二丈五尺,另加绵或麻。 其三,力役。隋力役为二十天,590年又规定丁年五十可以“免役受庸”或“输庸停防”。唐代将输庸代役制度化,普遍推广,适用于任何年龄。 3、乡里制度和户籍制度 乡里组织:乡、里、邻、保。 《唐六典·尚书户部》:“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村、坊皆有正,以司督察。里正兼课植农桑,催驱赋役。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 户籍制度:计帐(户籍的底稿)与户籍。 《唐六典·尚书户部》:“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 4、发展生产措施 《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不致耳。” 严禁土地买卖,实行均田制 。高宗永徽年间,诏“禁买卖世业、口分田”。玄宗开元时也多次下诏土地“不许买卖典帖”。(《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志》) 泽州刺史长孙顺德,因“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旧唐书》卷85)洺州刺史贾敦颐,因“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敦颐都括获三千余顷,已给贫乏”。(《旧唐书》卷185) 减免赋税,轻税入官。《唐六典·尚书户部》:“ 凡水、早、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己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若已役、己输者,听免其来年。凡丁新附于籍帐者,春附则课、役并征,夏附则免课从役,秋附则课、役俱免。” 二、农业的发展 1、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和使用 在耕犁方面,出现了曲辕犁。据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有11个部件,犁辕由过去较长的直辕改为短的曲辕,操作灵活;曲辕犁还用犁评来控制深耕浅耕,犁评“进之则箭下,入地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地也浅”,适宜深耕和浅种的需要。 在灌溉工具方面,这时辘轳、桔槔、翻车已经普遍使用,并且有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唐人仲子陵《辘轳赋》、王契《桔槔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