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创新能力培养现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工科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新工科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摘 要 在“以生为本”和“鼓励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对之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工科高校创新培养的薄弱之处,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 高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创新思想的孕育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教育创新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创新力。因此,随着时代的变革,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其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地位,对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意义更为重要。由于各种学科专业人才在社会运行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方式不同,因此培养的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肯定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差别。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进一步重申了实践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强化实践教学的措施。“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   新工科人才创新思想培养的基础包括:一是创新教育理论;二是构建主义理论;三是体验教学理论。创新教育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些发展国家在这一方面已有许多可贵的经验积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83年6月我国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创新学在我国的研究受到了重视。在创新教育的研究中,前期较注重基础教育层面的研究,之后人们逐步重视了大学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1998年江泽民考察北大时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后,创新教育在高校中被受关注与重视。我国创新教育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教育的内涵、内容、目标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二是创新人才的特质研究;三是是高校创新教育的一些实践探索。   建构主义也叫做结构主义,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来自科学哲学论、发生认识论、语言习得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和个人建构理论等。建构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解释,其主张已成为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和课程教学的一种主导理念。建构主义的实质是对认识活动的本质分析,对学习的建构过程提出新的认识。建构主义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学习的社会性和情景性,认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起到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近几年来,我国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仅有少量的实践教学应用,对如何通过实践环节进行创新教育研究较少。   体验学习的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宋代理学家程颢曾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这代表我国古老的体验学习思想。在国外,德国学者狄尔泰较早明确提出了“体验”这一概念,20世纪初开创了“文化教育学”,把“体验”作为“文化教育学”的核范畴,成为一个重要思想,贯穿其整个教育理论中,因此,也被称为“体验教育学”,它所倡导的教育学是生命体验论、学生自学成才表达论和文化整合论的整合。后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体验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10%,听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20%,亲身实践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80%。教育学家认为体验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这是主动探究、创新思维、自我体现和快乐认知的过程。体验教学由传统的“以知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师为主导”转变为“师生平等”,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同时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从个人发展和团队建立二个方向切入,强调“从做中学”,并且设计了许多“具体的体验”,如游戏及活动等,以轻松且生动的方式进行生命的关爱、知识的传输和创新的培养。近几年来,我国对体验教学理论的探索主要集中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