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北.docVIP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北.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北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GB?8160—87 作者: HYPERLINK /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国家标准总局 \o 国家标准总局 国家标准…????文章来源: HYPERLINK /ShowCopyFrom.asp?ChannelID=1SourceName=国家标准总局 国家标准总局????点击数:317????更新时间:2005-6-3 国家标准局1987—08—14批准 1988—10—01实施 ? 本标准是部分采用西德矿井救护委员会《井下采矿用的过滤式自救器构造、试验的使用原理。FSR原理(1982)》制订的。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以下简称自救器),是否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试验手段。 ? 1 性能试验 自救器性能试验,应在温度为20±5℃的试验室内进行。 1.1 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 1.1.1 试验原理 在给定试验条件下,采用人工肺装置,将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之脉动气流通过自救器,测定过滤后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超过产品性能指标的规定值,以评价自救器的防护性能。 1.1.2 试验条件 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条件,见表1。 ? 表1 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条件 项 目 数 值 呼吸量(脉动),L/min 呼吸频率,次/min 呼吸比 试验气流,L/min 试验箱内气体绝对湿度,g/m3 试验气体一氧化碳浓度*,% 进入试验箱的气流温度 呼气温度,℃ 口具温度测量点与口具端面距离,mm 试验件预热要求 30±0.6 24±1 1:1 30 20.7~24.5 0.25、1.0、1.5 按试验箱绝对湿度条件调节 37±2 45±1 试验前在20±5℃环境内,放置2h以上 * 0.25%、1.0%为常规检验浓度;1.5%为型式试验浓度。 ? 1.1.3 试验装置 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 ? 图1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 1—调节阀;2—缓冲瓶;3—流量计;4—进气湿度饱和器;5—进气温度计;6—试验箱;7—千湿球温度计;8—单向阀门;9—检验呼气阀逆向漏气的单向阀门;10—转接段;11—过滤器;12—吸气温度计;13—人工肺;14—呼气温度计;15—呼气湿度饱和器;16—0~2%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17—净化装置;18—抽气泵;19—干燥剂;20—0~1 000ppm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 ? a. 温度计:0~100℃; b. 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允许使用量程及精度相当的仪器),量程:0~2%,最小刻度0.04%;0~1 000ppm,最小刻度20ppm; c. 试验箱体用塑料制造,内部尺寸:30cm×30cm×26cm(长×宽×高); d. 不包括人工肺时,试验装置管路的总容积不大于2 000mL; e. 水封式或隔膜式人工肺(正弦波形); f. 检验呼气阀逆向漏气的单向阀门:当顺向通过30L/min的恒定气流时,云母阀门在弹簧力及自重的作用下,其通气阻力不得大于29Pa(3mmH2O)。 1.1.4 试验准备 1.1.4.1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用标准一氧化碳气,标定一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1.1.4.2 对试验装置进行整体气密性检查:在1.96kPa(200mmH2O)压力下,保持lmin,其压力下降值不大于29Pa(3mmH2O),即为合格。 1.1.4.3 标定人工肺呼吸频率和呼吸量。 1.1.4.4 调节恒温水槽温度。 1.1.4.5 检查水分饱和器水量。 1.1.4.6 检查湿度测量装置。湿度测量见附录A。 1.1.4.7 按试验状态要求,标定一氧化碳进气流量,并在试验箱接近过滤器入口处采样。 1.1.5 试验步骤 1.1.5.1 将过滤器迅速安装在试验箱内固定位置上。 1.1.5.2 当试验箱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上升至试验条件所规定的数值时,同步启动人工肺、测尾气一氧化碳浓度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气泵和计时器。 1.1.5.3 观察并记录初始峰值大小和出现的时间。最大值不允许超过600ppm。 1.1.5.4 每隔5分钟,记录下列参数: a. 试验气体一氧化碳浓度(%); b. 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ppm); c. 进入试验箱的气流温度; d. 呼气温度; e. 干球温度; f. 湿球温度; g. 吸气温度。 1.1.5.5 试验进行到规定的防护时间为止。 1.1.5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