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稿_刮痧_薰洗.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稿_刮痧_薰洗

中医药15项适宜技术培训讲稿 中医药适宜技术 刮痧 熏洗 刮痧疗法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体一定的部位反复刮动,磨擦患者某处皮肤,使局部皮肤充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系一种纯自然疗法。 刮痧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即“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 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得越厉害,发病就越剧烈,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即可以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诊疗。 刮痧的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疗法 刮痧板的形状 椭圆形(呈椭圆形或月圆形,边缘光滑)、方形(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形,呈方形)、缺口形(边缘设置有缺口)、三角形(呈三角形)、梳形(呈梳子状)等。 刮痧板的材料 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板)、生物类(竹板、蚌壳)水牛角、玉石等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等。 刮痧疗法 刮痧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刮痧油 选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肌发表、透痧止痛、滑润肌肤等作用。适用于成人,刮痧面积大,皮肤干燥者。 刮痧乳 选择天然植物所合成。有改善血液循环,促新陈代谢等作用。宜于儿童、面部刮痧时。 刮痧疗法 (二)刮痧的操作方法 1.握持刮痧板法 一般为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一侧由拇指固定,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或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固定。 2.刮痧的次序 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 (1)全身刮顺序 头、颈、肩、上肢、胸腹、背腰及下肢; (2)局部刮顺序 颈部刮从头、颈、肩到上肢;肩部刮从头、颈、肩上、肩前、肩后到上肢;背腰刮从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到双下肢。 刮痧疗法 3.刮痧的方向 总原则为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头部用梳头法,由前向后;面部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胸部正中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背、腰、腹部应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扩展;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刮痧疗法 4.刮痧的手法 (1)补泻法 a补法 刮痧板按压的力度(量)小,刮拭速度慢,刮拭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适于体弱多病,久病虚弱之虚证、对疼痛敏感者; b泻法 刮痧板按压的力度(量)大,刮拭速度快,刮拭时间相对较短。适于身体强壮,疾病初期之实证,骨关节疼痛者。 c平补平泻法 介于补泻法之间,刮痧板按压的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而异。适于虚实夹杂、尤宜于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病者。 刮痧疗法 (2)按力量大小分类 a轻刮法 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无疼痛及不适感,仅皮肤出现微红色,无瘀斑。适于年老体弱、疼痛敏感部位、虚证者。 b重刮法 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能承受为度。适于腰背,部分脊柱两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实证、热证者。 (3)按移动速度分类 a快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主要用在刮拭背部、四肢及急性外感病,体质强壮者。 b慢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适于体质虚弱者,主要用在刮拭头面部、胸腹部、下肢内侧等处。 刮痧疗法 按刮拭方向分类 a直线刮法 又称直板刮法。适于身体较平坦,如背、胸腹、四肢部位。 B弧线刮法 多循肌肉走行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适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刮痧疗法 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a摩擦法 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产生热感。适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部,如肩胛内侧、腰部、或刮痧前使人放松。 b梳刮法 从前额发际、双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与头皮呈45°角,动作轻柔和缓。如梳头状,由此得名。适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 c点压法 又称点穴手法。用刮痧板之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渐加重,以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重复5-10次。适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刮的骨骼关节凹陷部,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 刮痧疗法 d按揉法 在穴位处行点压按揉,点下后做往返来回或顺逆旋转。操作时应紧贴皮肤下滑动,每分钟按揉50-100次。适于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 e角刮法 使用角形板或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