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材-122第十二章气相色谱法2.ppt

分析化学教材-122第十二章气相色谱法2.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力学,有限元,高等数学,数理学,大学,教育,科学,化学,分析化学

第三节 气相色谱柱 色谱柱组成 一、气液分配色谱柱 二、气固吸附色谱柱 一、气-液分配色谱柱 固定相:载体+固定液 (一)载体 (二)固定液 (一)载体 1.作用:承载固定液的作用 2.要求: 比表面积大(多涂渍固定液) 无吸附性(不吸附被测组分) 化学惰性(不与固定液发生化学反应) 热稳定性好 一定的机械强度 续前 3.分类: (1)硅藻土类:具有一定粒度的多孔性固体微粒 红色:吸附力强,与非极性物质配伍 白色:吸附力弱,与极性物质配伍 (2)非硅藻土类:玻璃微球,石英微球, 氟塑载体,含氟化合物 4.载体的处理方法——钝化,减弱吸附性 酸洗:用于分析酸类和酯类 碱洗:用于分析胺类等碱性化合物 硅烷化:用于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较强的化合物 表面釉化 图示 (二)固定液 1.要求: (1)操作柱温下固定液呈液态(易于形成均匀液膜) (2)操作条件下固定液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3)固定液的蒸气压要低(柱寿命长,检测本底低) (4)固定液对样品应有较好的溶解度及选择性 2.分类: 化学分类法 极性分类法 续前 化学分类法 续前 图示 极性分类法: a.相对极性法 b.固定液常数法(罗氏特征常数法和麦氏常数法) 续前 3.固定液的选择: (1)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 (2)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 (1)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 a.按极性相似原则选择: 固定液与被测组分极性“相似相溶”,K大,选择性好 非极性组分——选非极性固定液, 按沸点顺序出柱,低沸点的先出柱 中等极性组分——选中等极性固定液, 基本按沸点顺序出柱 强极性组分——选极性固定液 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后出柱 注:对于中等极性组分,若沸点相同, 则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较强的后出柱 续前 b.按化学官能团相似选择: 固定液与被测组分化学官能团相似,作用力强, 选择性高 酯类——选酯或聚酯固定液 醇类——选醇类或聚乙二醇固定液 (2)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 组分的沸点差别为主 —— 选非极性固定液 按沸点顺序出柱 沸点低的先出柱 组分的极性差别为主 —— 选极性固定液 按极性强弱出柱 极性弱的先出柱 例:苯(80.10C),环己烷(80.70C) 选非极性柱 —— 分不开; 选中强极性柱 —— 较好分离,环己烷先出柱 二、气-固吸附色谱柱 固定相: 1)吸附剂——硅胶,AL2O3(极性,吸附力强) 活性炭(非极性) 2)分子筛:吸附+分子筛 3)高分子多孔微球——GDX 有机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吸附+分配机制 装柱过程: 1)空柱管→酸洗,碱洗,乙醚洗 2)固定液(20%)→溶解在有机溶剂→载体 3)静态老化 4)动态老化 第四节 检测器 检测器:是将流出色谱柱的被测组分的浓度转变为 电信号的装置 一、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 二、常用检测器的特点和检测原理 三、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一、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按检测原理分 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组分浓度的变化 响应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TCD) 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组分质量流速的变化 响应值与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 组分质量成正比(FID) 二、常用检测器的特点和检测原理 (一)热导检测器(TCD) (二)氢焰检测器(FID) (一)热导检测器(TCD) 1.特点 2.结构 3.检测原理 4.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特点:浓度型检测器 优点: 1)通用型,应用广泛 2)结构简单 3)稳定性好 4)线性范围宽 5)不破坏组分,可重新收集制备 缺点:与其他检测器比灵

文档评论(0)

3030080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