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能穿戴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智能穿戴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可穿戴产品目前市场需求广泛,各大互联网企业都纷纷涉足产品的研发生产,但因没有相关的统一标准,质量无法得以保障,该课题主要从产品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以及信息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关键词:穿戴产品;质量控制;人身伤害;标准制定
智能穿戴产品(以下简称穿戴产品)是指可以利用融合了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的穿戴设备。目前常见的有眼镜、手套、手环、手表、服饰、腰带、戒指和鞋帽等等,从广义上讲,心脏起搏器、人体植入式芯片也可视为穿戴产品。目前,穿戴产品制造商群雄蜂起,谷歌、苹果、三星、联想、小米、盛大甚至包括微软等世界顶级的互联网企业都纷纷涉足穿戴产品,各种APP目不暇接,功能层出不穷,广告如火如荼,音乐、定位、通信、摄像、显示、温度、血压、脉搏、呼吸、运动、睡眠质量等,融合了人们各种对现代生活需求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穿戴产品的需求将会像智能手机一样被广泛使用。
穿戴产品归根到底是一种电子设备,对于这些与人体皮肤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的智能电子产品,会给穿戴者产生困惑,即该产品在工作时发出的无线电干扰信号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使用的材料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产品的可靠性如何保证,还有使用者个人的数据是否会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等。穿戴产品的市场已经开始混乱,标准缺失、功能夸大、可靠性低、生产厂各自为战搞研发,消费者追求时尚而使用,监管者无从下手管质量,因此只有尽快制定并实施统一的穿戴产品的相关标准,才能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成本、监管成本,才能使穿戴产业步入到正确发展的轨道上来。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质量管理的经验,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
1 产品的安全性
1.1 材料
既然是穿戴产品,使用的时候就会无限贴近人体,如手表、手环、眼镜、帽子、袜子等,由于穿戴产品的外壳往往由金属、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制成,易造成消费者的皮肤过敏现象,如近期Fibit公司发售的健身腕带追踪器接到了大量的产品质量投诉,在Fibit论坛上,有几百条用户帖子指出,他们在戴了这款产品后出现了皮肤过敏的现象,可见问题并非偶然。据分析造成皮肤过敏的主要原因是Fibit Farcelor腕带部分的金属含有镍,它的主要特性是容易刺激皮肤,产生发红、湿疹等现象。
因此,需要对穿戴产品的材料的使用进行规定,不得使用对人体会产生过敏的材料,或者,如药品一样,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在说明书上声明。同时,产品要满足SJ/T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对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这六类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限量做出规定。
1.2 电池
穿戴产品工作时的电源通常由电池来提供,我们知道,电池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当穿戴产品或电池本身的质量有问题时,可能会造成短路,以致可能引起燃烧,这种现象已经多次出现在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产品的使用中。然而,由于穿戴产品比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更贴近身体,且通常是戴或穿在身上,发生燃烧或高温的时候难以一下子脱离身体,对人体的实际伤害程度要远远大于手机或笔记本电脑。鉴于这种情况,首先必须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按照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规范》中规定的要求进行试验,由于穿戴产品的电池通常为可充电电池,一般情况下,电池的结构设计均不允许电池反接,所以只要对电池进行短路测试、过充电测试以及最大充电电压测试。这些试验不得导致由于电池封套的龟裂、断裂或爆裂引起的化学泄漏而严重地影响要求的绝缘;不得导致从电池内的任何压力释放装置中溢出液体;不得导致由于电池爆炸而引起的人身伤害;不得导致火焰蔓延到或熔融的金属掉落到设备外壳的外侧。
1.3 阻燃特性
对穿戴产品的非金属材料进行可燃性测试,以最大程度地确保穿戴产品发生异常故障而产生高温或燃烧时,因材料的阻燃特性从而降低对人体的伤害。按照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规范》中规定的要求进行,由于可穿戴设备通常紧贴人体,建议选取650℃、30s的灼热丝试验,并确保样品或铺底层不会起燃。
1.4 人体工学
某些穿戴产品,会让使用者改变之前的生物习惯,比如使用谷歌眼镜的人,会引起用户眨眼次数减少,造成视力疲劳和干眼症。事实上,智能手机的普遍、高频次使用,已使得部分用户得了腱鞘炎,因此,需要考虑人体工学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使用穿戴产品而对人体的生物机能造成的伤害。
2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2.1 辐射骚扰
穿戴产品一定是电子产品,因此其工作时一定会产生无线电骚扰,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无线电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