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mimo技术xjcradve
浅谈MIMO技术
一、MIMO简介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即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误比特率或数据速率)。
MIMO系统
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和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
MISO系统 SIMO系统
1.MIMO的发展历史
实际上多进多出(MIMO)技术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它来抗衰落。在70年代有人提出将多入多出技术用于通信系统,但是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入多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则是由ATTBell实验室学者完成的。1995年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处理算法——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D-BLAST)算法;1998年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20bit/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利用率在普通系统中极难实现。这些工作受到各国学者的极大注意,并使得多入多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至2010年年底,IEEE数据库收录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已达上万篇,从MIMO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到实验验证,再到商用化的各个方面。目前,国际上很多科研院校与商业机构都争相对MIMO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2. MIMO 技术特点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日益成为遏制无线通信事业的瓶颈。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是当前通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MIMO技术采用空时处理技术进行信号处理,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使得系统能在有限的无线频带下传输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非常简单,任何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只要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了多个天线或者天线阵列,就构成了一个无线MIMO 系统。实验室的研究证明,采用MIMO 技术在室内传播环境下的频谱效率可以达到20 ~ 40bit/s/Hz, 而使用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蜂窝中的频谱效率仅为1~5 bit/s/Hz, 在点到点的固定微波系统中也只有10 ~ 12 bit/s/Hz。MIMO技术作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手段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MIMO 技术的基本原理
MIMO技术是在收发两端使用多个天线,每个收发天线之间形成一个MIMO子信道,假定发送端存在nR个发送天线,接收端有nT个接收天线,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在系统的每一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可以用一个nT×1 的列向量x =[x1 x2 ???xi ???xnT ]T表示,其中xi表示在第i 个天线上发送的数据。通常我们假设信道是高斯分布的,因此,根据信息论,最优的信号分布也应该是高斯的。所以x是一个均值为零、独立同分布的高斯变量。发送信号的协方差可以表示为
发送信号的功率可以表示为
MIMO系统的信道用一个nR×nT的复数矩阵H描述,其中hij 表示从第i个发送天线到第j个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
当天线相互之间足够远的距离时,各发送天线之间到各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就可以看成是相互独立的,矩阵H的秩较大,理想情况下能达到满秩。如果收发天线相互之间较近,各发送天线到各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看成是相关的,矩阵H的秩较小。因此MIMO信道容量和矩阵H的大小关系密切。
接收信号和噪声可以分别用两个nR×1的列向量y和n表示。n均值为0,功率为σ2 。通过这样一个线性模型,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
接收信号的功率可表示为
对于分别配有nT 根发射天线和nR 根接收天线的MIMO信道,发射端在不知道传输信道的状态信息条件下,如果信道的幅度固定,则信道容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的min为nT 和nR 的最小数,?为信噪比,矩阵Q的定义如下:
(1)全“1”信道矩阵的 MIMO系统
如果接收端采用相干检测合并技术,那么经过处理后的每根天线上的信号应同频同相,这时可以认为来自nT 发射天线上的信号都相同,si = s, i = 1, 2, …, nT ,第j 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可表示为ri = nT si = nT s, j =1, 2, …, nR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实务探究毕业论文9vdkmjeo.doc
-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及相关企业和产品介绍yfwrrznd.doc
- 汽车修理厂管理制度汽车修理厂规章制度rxrywaec.doc
- 汽车修理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mg3c_2ya.doc
- 汽车二轴三档齿轮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论文ktps5p3t.doc
- 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与管理培训cl8kdorg.ppt
- 汽车修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nfsbeooq.doc
- 池州市贵池帝豪花岗岩采石厂矿山复绿治理方案repk8lkh.doc
- 汽油发电机基础知识接线原理结构及零部件dybu4ter.ppt
- 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新工艺i00kjnch.docx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管理)砌砖及基础工程技术交底.pdf VIP
- DB11∕T 1748-2020 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样本采集技术规范.pdf
- 三年级劳动技术浙教版下册:任务二 煮鸡蛋 蒸馒头-教学课件.pptx
- (高清版)-B-T 34590.10-2022 道路车辆 功能安全 第10部分:指南.pdf VIP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docx
- 2025新修订《监察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pptx VIP
- NB∕T 25043.6-2016 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6部分:管道.pdf
- 2025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天天练100题.pdf VIP
- 《小篮球多种形式的抛接球游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