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影响白族文化开放性政治原因
浅析影响白族文化开放性政治原因
摘要:本文对白族文化的开放性、宗教信仰的丰富性等特点的历史成因作了分析和阐述,说明大理白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其它先进的各民族文化,同时也表明了白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白族文化;开放;政治依附性
白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汉化程度较高,社会发展非常快,文化发达,文盲率最低。这都取决于白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接纳。白族不仅有自己独特而浓厚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与外来文化融合后的丰富多样融合式文化。白族文化是以自身的文化为主,融合众多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果。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白族文化融合了众多的文化种类如:汉族文化、古越文化、荆楚文化和氐羌文化等。他们促进了白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白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特点。
汉族文化对白族文化的影响很早就开始了。东汉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发兵进军云南,欲将征服“西南蛮夷”。滇国被征服后,汉武帝派大批汉人到滇池地区屯垦并在滇国推行了郡县制。其间曾派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随军入滇。据史料记载大理人张叔盛览对儒学情有独钟,向司马相如学习作赋的方法,他后来成了一位颇有点名气的赋家,著有《赋心》四卷,他是大理最早的汉文化传播者。大理人今天能够非常自豪地称自己的故里为“文献名邦”,张叔盛览功不可没。至今大理白族人民仍然认为对于白族文化的开始,司马相如的功劳是最大的。唐朝时期,统治南诏的白蛮以开明大度的姿态,以“仿唐”学汉为契机,主动积极的引进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南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学习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以汉文为南诏国的通行文字,将黑蛮已有的古彝文和白蛮已有的古白文用汉字代替。统一推行只用汉字,利于南诏人民学习汉族文化,这一措施的推行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扼杀了和白族文字的发展,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完整保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一措施的推行对白族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他加快了南诏全民接受先进文化的步伐,使南诏相对落后的文化迅速向先进文化过度。为灿烂的大理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提倡学习以儒学为主的汉族文化。六诏统一之前。蒙舍诏诏主细奴罗时,就积极推行儒学,他劝子民学习儒学,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事。到了细奴罗的孙子胜罗皮时,在国中修建“孔子庙”,至此,白族人民学习儒学之风兴起。后来南诏国建立,便开始提倡学习儒、释、道三教。从此对汉文化的学习推广到了整个南诏国范围内。统治者还分批派出南诏子弟前往成都学习汉族文化。第三:请精通汉文化的文人学士到南诏教授汉学。其中最重要的是汉人郑回。郑回是俘虏,但是因为他精通汉学,阁罗凤不仅不杀他,反而很器重他,尊他为师,让他为南诏王室培养人才。郑回是南诏国四代帝王的老师。除了阁罗凤,他还教授阁罗凤之子凤迦异及孙子异牟寻、曾孙寻梦凑汉学。异牟寻在位时,还让郑回出任南诏的首席清平官。第四:掠夺汉族人口,把俘虏中的工匠、艺人引入南诏开发资源,传授技艺,南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可以说是这些工匠艺人用血汗和智慧造就的。慢慢的这些工匠艺人中的一部分人和白族融合,带来了汉文化与白族文化的又一次融合,从而极大的丰富了白族文化。这两种文化越融合,就越创造出白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为白族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血液,新的细胞,为大理灿烂的民族文化增添不少光辉。
除了汉族文化,白族的文化中还有氐羌文化的元素,白族先民的来源之一是氐羌。约再公元前5至公元前3世纪,由于匈奴向南扩张氐羌族群被迫离开,从青海高原南迁进入云南西部与当地土著氏族融合。两族融合的同时也就把氐羌文化融合到了白族文化之中。在大理点苍山发掘的新石器和陶器明显带有西北文化的特点。在大理发现的半穴居遗迹,与西安半坡原始人的半穴居式房屋属同一类型。在大理出土的石斧石凿与华北同时代的石器同式,石刀流行的半月式,也与华北出土的同时期石刀相同。由此可见,白族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接纳和吸收其外来的先进文化,并且已经融入到了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
此外,白族文化中还融有巴蜀文化,公元前3世纪初,秦始皇先后派李冰等人开凿从四川宜宾到云南曲靖的“五尺道”,从而打通了蜀国与滇国之间的通道,沟通了滇蜀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李冰攻下蜀国以后还迫使蜀民沿“五尺道”南迁,到滇池一带。这促使了蜀和滇人的大汇合。人是文化的载体,人到哪里,文化就被带到哪里。因此,这次蜀民与滇民的大汇合,自然也就带来了滇蜀文化的大汇合。
白族文化除了和以上三种文化的融合外,白族文化中还能找到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文化的影子。可见白族的文化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一种多元融合、和谐发展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推动了白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白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民族团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