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rnvbotq7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念、寝、步、寻和虚词:但、耳、遂 等,能正确地翻译课文。 2.欣赏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理解课文中闲人的内蕴,体会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念、寝、步、寻和虚词但、耳、遂 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闲人的内蕴,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 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 *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 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藻荇( )交横 竹柏( bǎi ) xìng *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 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圈划出常见的文言实词念、寝、步、寻和虚词但、耳、遂 等。 * (2)教师讲析重点词句。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 寝:睡 ; 寻:寻找 欣然:高兴地 但:只不过; 耳:罢了; 遂:于是 相与:共同,一起 盖:原来是 * 1、念无与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我们便一起在院里散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得闲人罢了。 *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得闲人罢了。 * 四、再读课文 1.齐读课文,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细细品读。 (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 (2)欣赏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方法:1.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月色?2.从中可看出月夜有什么特点?) (3)面对这么美得景色,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找出相关的句子。 * (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个“闲人”是什么意思? (5)结合写作背景,看看闲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 3.归纳总结: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 4.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美景处处可见,为什么只有苏轼和张怀民领略到?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 2.完成课后第三大题 * 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事:寻友赏月 志同道合 景:庭中月色 清澈透明 情:闲 人 豁达乐观 * -OC%EoYdpjvrvskOKotcdhJZzJSgzKYBR%19XpwRDCJm-QUoIrCznyF$RsRc$T(NvOENX*HFfdWUEbxwK-9VZy+TexuT7p9IUl)3uQlcW4N7M78rUFe)t5Zf3N1CTj%tEg$#%6NiZE3u7t-+OAzTACJuqHkq4DR--DB$bJhyfbb1oC8PFFG2Iukc!l6QiX7XP4olT8NF+GQF!DA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