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施工中常见问题
浅析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施工中常见问题
摘 要: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梁、柱所组成,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由荷载、专业配合、构造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Abstract: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columns, is a kind of earthquake, wind better structure and system, the lateral stiffness of this system, a flexible layout, easy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uilding set up a large room in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sis widely used. Prone to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by the load, professional co-ordination structur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al desig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问题的提出
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因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是我国目前在高层建筑领域里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最早于1972年,应用于芝加哥的Gateway Building (36 层137m)。我国至20 世纪80 年代才将钢结构用于高层建筑,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高层建筑约有40 余幢,有一半以上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高层办公楼、学校、医院及住宅等建筑中更广泛的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是工程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但具体设计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应用。
二、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现代建筑常因设计不当而造成施工环节质量难以保证,给工程安全留下隐患,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无地下室的多层框架房屋
基础埋深较浅时现浇的框架结构梁柱刚接,计算简图的确定主要是确定底层柱的计算长度。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以下简称《结构规范》)第7,3.11 条规定:一般多层房屋中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取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H: 装配式框架取1.25H。基础埋深较大时为了增加房屋底部的整体性,减小位移有时在0.000 附近设置基础连系梁。将基础连系梁以下的部分看作底层,往的H 值取基础顶面至连系梁顶面的高度,而把实际建筑的底层作为第二层考虑,层高H 取连系梁顶层至一层楼面高度。
(二)带地下室的多层框架房屋
对于带地下室的多层框架结构,合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是一个关键问题。《结构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以下简称《抗震规范》),都没有明确地提出具体位置,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能够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 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或采用箱型基础时,可将地下室顶作为框架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在利用PKPM 软件进行设计时,楼层总数仅输入地下室以上的实际层数,底层的层高H 取实际层高。这样计算出的地震作用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对于不能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 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或者采用筏板式基础时,嵌固位置最好取在基础顶面。此时,利用电算进行楼层组合时,总层数应为实际的楼层数加上地下室的层数。
(三)基础宽度和面积的计算
在计算基础宽度或面积时,往往由于力学模型不明确或考虑问题不周详,导致基础宽度或面积不足。如墙体上作用有较大集中力的情况,当墙体上有较大的集中力作用时,通过墙体和基础可将集中力向地基扩散,但这种扩散是有一定范围的,且基底土反力并不均匀分布。若设计时用该集中力除以墙段长度得到的平均线荷来确定基础宽度,则导致局部基础宽度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基础宽度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通常采用局部调整系数调整基础宽度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常用的框架结构空间分析
计算软件都是以整幢楼的梁、柱整体参加工作进行计算分析的,对部分梁而言,尽管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