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豆芫菁-暧暧内涵毒的虫虫.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豆芫菁-暧暧内涵毒的虫虫.doc

豆芫菁-曖曖內涵毒的蟲蟲 小炭(Kan)  你曾經在暑氣漸濃的春末夏初,低頭看著豆科的葛藤或是茄科的龍葵,突然撞見一群囫圇吞棗的大食客嗎?牠們2至3公分的身軀,有著鮮紅的頭部,此外從觸角、身體甚至六足渾身黝黑,像穿著體面的西裝,加上翅鞘下緣那灰白色絨毛邊紋,讓牠的西裝外套更有質感。 ? ? ?  成群聚集的牠們,每位來賓雖盛裝出席,但是卻不像參加名流派對,看不到應有的尊貴與優雅,反倒像是參加『大胃王計時賽』般,每個大食客啃食葉片、果實的姿態,似乎旁若無人,只覺吃得比較慢,將會失去大胃王的榮耀。因此幾使有定點觀察的人群靠近,或是一群人矗立在旁觀望,牠們依舊不改變吞食的速度,只在意哪裡還有好吃的食物。一片葉子吃到一個段落,牠就會清理嘴巴、甩動觸角,接著快速移動到另一片葉子、或是成熟的果實旁。 ?  有趣的是牠們覓食時,會邊吃邊拉。看著牠們的腹部尾端掛著綠色糞便,慢慢越拉越長,像是一串串綠香腸,有時後腳會順勢一踢,一點都不在乎旁眾的觀感,那自然的舉動,像是什麼是都沒發生。不出一時半刻,『大胃王計時賽』也告一個段落,杯盤狼藉、曲終人散後,讓場面顯得有點骯髒與混亂,這時草叢中的葉片已被牠們咬得千瘡百孔,徒留光禿禿的枝條與破碎不全的果實。這麼誇張的行徑,讓這群大食客有著「紅頭賊仔」這個貼切的台語俗名。  為什麼「紅頭賊仔」能這麼肆無忌憚的成群出沒,大辣辣的將葉子吃個精光?難道這麼乖張的行徑不會引發天敵的覬覦!讓牠們的生命飽受威脅嗎?根據藥理學家的研究,其實這群大食客就利用紅與黑這麼鮮豔的「警戒色」,告訴天敵「別想吃我」!若是天敵頑固不靈,還是想要嚐試一番,那受到干擾、驚嚇的牠,就會從前腳關節處,分泌一種氣味辛辣的黃色液體來,那略帶透明的汁液就是芫菁素,一般沾上時洗洗手即可,但是較薄皮膚處接觸到,則會起水泡、紅腫過敏。  較為恐怖的是「紅頭賊仔」身體內還有更強的芫菁素。朱耀沂老師書寫的「午茶昆蟲學」中,他引用藥理學書的記載:『如果服用三十毫克的芫菁素粉,會引起消化器官嚴重腐爛,導致死亡。』聽到那麼駭人的敘說,朱老師更提及『中世紀芫菁素常作為暗殺敵人之用,尤其一些歷史書籍中記載有人忽然身體不適,經過短暫劇烈的疼痛,一般被認為被人下毒服用芫菁素所致。』 ? ?  但是芫菁素也不是百害無其一益,其實酌量的芫菁素有其藥理的功效,不論古今、中西,一直到現在,它還是一帖重要的蟲源藥材。朱老師舉出兩千多年前希臘的醫聖希波克拉底的實例,『醫聖將芫菁素用於水腫、中風、黃疸,甚至狂犬病的治療,都有不錯的成效。』又因『芫菁素有發泡、刺激黏膜的作用,又可將它利用在利尿、催淫,甚至促進頭髮再生等治療上。』這種鮮豔的昆蟲,因著習性,喜愛在豆科植物出沒,又富含珍貴的芫菁素,再加上灰白色絨毛邊紋,於是昆蟲學家賦予「豆芫菁」Epicauta hirticornis (Haag-Rutenburg, 1880)這一奇特的中文名,或稱「毯毛豆芫菁」。 同屬鞘翅目的豆芫菁,整個生活史也需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階段。但是自己在野外觀察經驗中,不曾看過牠的幼蟲出沒,更惶論及幼蟲的模樣為何了。看了朱耀沂老師書寫的『黑道昆蟲記』才對牠有更多的瞭解,牠會列入黑道昆蟲中,想當然而,牠一定有其兇狠之處。朱老師提到時序到了六月中下旬,雌豆芫菁在交尾四、五天後,牠會在地上挖了直徑約10公釐、深約100公釐的坑道,接著在坑道最深處產約150粒長約2.5公釐的圓桶型的卵  生活於地底下的豆芫菁幼蟲如何為生呢?朱老師談及1919年的一篇研究,其中詳盡刻畫幼蟲期六齡完整生活史。六月底、七月初,卵孵化後,幼蟲身體呈淡褐色,長約4.5公釐,牠們開始在地底活動,牠們主要以蝗蟲卵粒為食。特別的是幼蟲每一齡外型的差異都很大,像是匯集了各種幼蟲的綜合體,從一齡幼蟲因腳具有三隻爪,外形像衣魚,所以特稱為「三爪型幼蟲」,到二齡則轉變成的「步行蟲幼蟲」,接續三齡的「金龜子幼蟲」,但是到了四齡卻是不吃不喝,在翌年一月時,脫皮成擬蛹,以休眠度過寒冷的氣候。最終六齡再成為「小蠧蟲型幼蟲」,終於在五月上旬化蛹,月底羽化。  這麼神奇幼蟲期,已經打破我對昆蟲的認知,印象中,昆蟲們的變態過程有直接與間接的差異。像是蝗蟲、螳螂等昆蟲,幼期(若蟲)與成蟲除了翅與生殖器外,外部型態與食性皆跟成蟲類似,這類變態的過程稱為漸進式變態(paurometabola);然而像蝴蝶、甲蟲或是蜜蜂則多了蛹期,因此牠們是另一種間接的完全變態(holometabola)昆蟲;至於今天的主角-「豆芫菁」,則出乎一般人的想像,在幼蟲與成蟲間,不但經歷蛹的階段,其間更多了「擬蛹期」,而且每一齡幼蟲的型態更是變化多端。這些不曾謀面、地底下的秘密,不但讓我開啟不同的視野,更加崇拜造物者的神奇。  到了夏天,豆芫菁大多度過蛹期,順利羽化成成蟲了,接下來就是牠們的求偶季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