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类携带粒细胞无形体的检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docVIP

蜱类携带粒细胞无形体的检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PAGE II PAGE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实施 ××××-××-××发布 蜱类携带粒细胞无形体的检测方法 Detecting method for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in ticks (征求意见稿) SN/T ××××—××××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 PAGE 2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锋林、樊学军、高玉峰、王有、程晓兰、姜陆、薛芳、吴刚、刘洪文。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蜱类携带粒细胞无形体的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蜱类携带粒细胞无形体的检测对象、生物安全要求、样品采集及保存运输、检测方法和结果判断。 本标准适用于国境口岸蜱类携带粒细胞无形体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 SN/T 1293-2003 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 SN/T 1432-2004 入出境列车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SN/T 1553-2005 入出境航空器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SN/T 1560-2005 入出境船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SN/T 1596-2005 入出境车辆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蜱 Tick 蜱属蜱螨亚纲的寄螨目(Parasitiformes)、蜱总科(Ixodidea)。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统称为硬蜱(hard tick),属硬蜱科(Ixodidae);背面无盾板者,统称为软蜱(soft tick),属软蜱科(Argasidae)。 3.2 粒细胞无形体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粒细胞无形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主要通过硬蜱叮咬传播,可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4 检测对象 ——出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场所采集的游离蜱或从上述场所宿主体表采集的寄生蜱; ——口岸地区采集的游离蜱或从上述地区宿主体表采集的寄生蜱。 5 生物安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参照GB 19489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的规定执行。 6 器材与试剂 6.1 器材 高速冷冻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锅、PCR扩增仪、烘箱、水浴锅、生物安全柜、匀浆器、移液器、PCR反应管、冻存管、离心管、塑料平皿、镊子等。 6.2 试剂 氯仿、外引物OUT-1及OUT-2、内引物IN-1及IN-2、10×PCR Buffer(含Mg2+)、dNTPs、DNA Polymerase、ddH2O、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等。 7 蜱类的采集及保存运输 7.1 采集 蜱类采集参照下列标准执行。在采集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被蜱类叮咬。 《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SN/T 1293-2003)、《入出境列车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SN/T 1432-2004)、《入出境航空器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SN/T 1553-2005)、《入出境船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SN/T 1560-2005)以及《入出境车辆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SN/T 1596-2005)。 7.2 分装 将采集的蜱类现场分拣,按类别装入适当的容器(如冻存管、离心管、塑料平皿等),加贴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编号、种类、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生境)、采集人、宿主等。 7.3 保存运输 分装完毕的蜱类样品,尽快装入适当的冷冻、冷藏或常温装置,尽早送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和粒细胞无形体检测。 运送过程中防止蜱类叮咬和逃逸。 8 样品的检测 8.1 基因组DNA提取 使用Univers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 进行基因组DNA提取,也可使用达同等效果的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方法如下: 8.1.1 取蜱类个体放入1.5 mL离心管内,加入650 μL Solution A和0.9μL RN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