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勤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民勤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摘 要】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勤绿洲农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了民勤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民勤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可持续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是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在干旱区绿洲,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省民勤县位于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农业是全县主导产业。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及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民勤绿洲也成为内陆河流域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   1、研究区的概况   民勤县位于石羊流域下游,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由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育形成的深居荒漠腹地的典型的沙漠绿洲,数千年来,民勤一直成为阻止北部巴丹吉林与南部腾格里两大沙漠汇合的重要屏障。民勤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3′-104°02′、北纬38°05′-39°06′,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南依凉州区,西接永昌县,东与北分别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接壤。2010年全县辖18个乡镇、249个村,总人口31.5万,面积1.59万km2,其中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150.2万hm2,占总面积的94.51%。年均降雨量110 mL,蒸发量2644mL;年均日照时数3300h,年均气温8.3℃,昼夜温差15.2℃;年均8级以上大风27.8d、沙尘暴37.3d,是全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民勤县农业生产自古以水论而不以土论。由于缺水,绿洲在逐年萎缩,人工造林及部分沙生植物在枯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绿洲农业发展的现状   民勤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改革开放以来,民勤县农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绿洲灌溉农业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改革开放前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稳步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11年,绿洲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6%,农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   2.1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从2007年开始,全县积极发展棉花、食葵、中药材、饲草、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四项农田节水和设施农业节水为主的“4+1”农业综合节水技术。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34亿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5元、增长11.8%。2011年,低耗水、高效益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64%;粮经比例由2006年的37∶45调整为27∶73。   2.2设施农业规模效益逐渐凸现。至2011年7月底,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6.5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111.8hm2、养殖暖棚2233.4hm2;设施农业增加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3%提升到15%以上,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271元。2010年,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0422元,养殖暖棚棚均产值达13896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3.9倍,棚内纯收入分别达到7854元、7295元,分别是2006年的2.3倍、5.4倍。   2.3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迅速。至2010年底,全县已累计发展酿造葡萄1300hm2、红枣1700hm2,2011年完成特色林果基地建设2696hm2(酿造葡萄836hm2,红枣1429hm2,枸杞431hm2,建成县级特色林果业基地17个,酿造葡萄、红枣、枸杞成活率分别达到91.6%、82%、86%。   2.4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目前全县已认定国家级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10个(洋葱、小麦、向日葵、肉羊、辣椒、日光温室蔬菜、西甜瓜、葵花籽、肉苁蓉、葡萄),总面积2501hm2,总头数50万只(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小麦粉、葵花油、辣椒、洋葱、肉羊),认证“绿色食品”2个(葡萄、厚皮甜瓜),有机食品2个(葵花籽油、荒漠肉苁蓉),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甘草、蜜瓜),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种植业整体效益进一步提升。   2.5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借助《民勤新农村资讯》、“科技直通车”、“科技服务苑”、“专家访谈”、手机短信、农技服务热线等平台,充分发挥 “五支”技术队伍优势,并结合提质增效年和“农民之星”评选活动开展,通过种植状元现身说教、农民算账对比、示范点带动,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同时,积极与省农科院、甘农大、水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节水技术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