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地下工程防排水施工技术
13.1 我国隧道防排水技术的发展一、铁路隧道防水技术发展 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铁路隧道—采用矿山法修建,料石衬砌,没有采取任何防水措施,隧道的渗漏水量完全取决于地下水本身的大小及其渗流方式。 70年代以后—采用新奥法施工,隧道开始采用混凝土衬砌,但对于施工缝没有任何防水处理措施,衬砌结构裂缝也比较多,仍然未有解决渗漏问题。 80年代初期,主要采用刚性防水,即混凝土自身防水,施工缝开始铺设止水带。 80年代以后—由于电气化铁路建设的需要,铁路隧道的渗漏得到了重视,我国开始研究隧道结构渗漏水的处理措施。1985年我国在大瑶山隧道开始研究防水混凝土,开始研究软性防水层,铺设聚氯乙烯塑料板防水板,采用焊接方式,使混凝土与初期支护分离施工进行防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86年在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开始研究高分子卷材,聚乙烯塑料板防水技术研究,采用射钉方式固定,但防水板破损较多。1988年,我国在军都山隧道、天马山隧道开始研究塑料薄膜防水技术研究。1990年,北京地铁试验宽幅防水板,研究自动焊接机,两道焊缝,逐步改为无钉铺设。塑料防水层由原来的塑料板、发展到复合式防水层,背后铺设无纺布垫层。9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掘进机施工,管片衬砌精度高,安装误差小接缝采用优质橡胶止水材料,防水效果较好。二、公路隧道防水状况20世纪80年代,我国公路隧道逐渐增多,当时公路隧道的建设经验不足,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照搬铁路隧道的经验,由于公路隧道断面大,按照铁路隧道设计方法施工,在施工方法和结构上产生了一定的缺陷,但是公路隧道针对结构特点迅速改变了设计理念和方法。目前,公路隧道防排水效果明显优于铁路隧道。三、隧道防水主要问题 (1)地质勘查隧道地质勘查及选线,对隧道施工和结构设计关系重大。一条线路的确定,需要做很多前期地质工作,做多次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然而,由于经费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绝大部分隧道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做得不是太细,获取的资料不充分、准确,没有避开复杂地质或不良地质,给隧道施工技防排水带来困难,有些甚至产生严重水害或后期渗漏水病害。 (2)防水设计设计的主体思路决定着防水方式,同时也决定着施工的成本。隧道防排水应采取“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设计、施工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3)防水施工精心施工是搞好隧道防水的关键,只有完全贯彻设计思想,隧道的防水排水体系才有可能完备而没有缺陷。隧道防排水常见的问题:一是排水系统衔接不畅:山岭隧道的排水系统由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排水边沟或中心排水管等组成,施工过程中若排水管上下没有衔接好或中间断开、三通管连接不畅、纵向排水管反坡设置和排水管中间淤塞等,使隧道在运营中不能将地层中的渗水畅通排出,造成衬砌壁后水压增高而引起隧道渗漏。二是铺设基面粗糙损伤防水层:在岩石地层或喷射混凝土基面上,未按照规范对基面进行处理,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时,塑料防水层受到挤压力,以及混凝土收缩时,防水板受到剪力,导致防水板损坏。 (4)材料使用防水层是隧道防水技术的核心,只有用合格的材料,才能建成合格的工程,而防排水体系是靠各种材料构建的。目前我国防水材料生产厂家繁多,材料性能良莠不齐,要进行试验选择。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设计中防水层的性能指标要求不明,施工时可供选择的厂家很多,建立防水材料规范化及合格供应方的名录非常重要。二是防水层的耐久性无配套实验方法,工程试验中对材料的拉伸、撕裂、刺破等性能有较多的试验检查,可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损坏,但一些工程运营一定时间后开始渗漏水。(5)施工管理 由于隧道工程中防排水施工多为隐蔽工程,施工期间没有及时检查或纠正存在的问题,运营以后很难加以维修和治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施工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按照设计施工不会存在问题,实际上,防水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防排水体系是施工各个环节的配合,如果每道工序不能起到防水作用,往往造成层层设防,层层漏水,达不到防水目的。二是在地下水丰富地段,往往也是防排水的重点地段,但在该地段施工时,由于作业环境条件差,工程本身难度大,施工技术和难度较高,在防止渗漏水效果方面往往被放在第二,只是以工程施工安全和进度为主了。13.2 地下水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一、国内外隧道渗漏水状况调查目前我国有铁路、公路隧道8800 多座,总长度约4600多km,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隧道建设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已建成运营405.73km,在建255.79km。国内43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已有近30个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要求。未来十年我国要建设1200~1500km的城市轨道交通,涉及大量隧道建设。隧道产生渗漏水病害,既有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材料老化、地震方面的原因,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