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浅谈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摘 要:非遗遗产是多样性的,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非遗文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形态。面对非遗遗产的多样性,我们要逐个面对,用各自适合的方法去保护,不能搞一刀切。非遗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脉相承的,保护非遗遗产就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不使有些活态历史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关键词: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2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各地各民族或某些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和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并逐渐精炼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作为人类来说,在物质生活之外,我们还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有了品类各异,丰富繁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当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的许多非物质文化形式已经频临消亡,我们更多的人去唱流行歌曲,会唱原生态花儿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过年过节已经不再贴剪窗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所以,怎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 原州区非物质文化的历史渊源
固原古称萧关,原州以现在的原州区为核心,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据史料记载,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先民聚居,生活于斯,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内涵广博,影响深远。如1983年在固原发掘保护的北周李贤夫妇墓室,许多随葬品是从中亚、西亚、传入我国的进口品。其中出土的鎏金银壶已成为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原固原正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固原也是一个战略要地,明代设固原镇,是三边总制驻节之地,屯兵数万,是北部防御的要塞之地,在这片黄土地上,先辈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先辈们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成果,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的民俗文化中,延续着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本来就是在传承、积淀、发展精炼中逐渐壮大起来的,从2006年开始,原州区文化馆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全区11个乡镇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收集工作,共收集到有代表性的项目15大类55项,内容涉及故事、传说、歌谣、谜语、泥塑、民间小调、刺绣、剪纸、花儿、民间乐器、舞蹈、社火、社戏、民间习俗、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等。体现在民俗文化方面的有民间的各种传说古经,有口口相传的花儿歌谣,民间小调,俗话谚语,大量的谚语现在还广为流传。记得小时候农村常见冬天农闲时在向阳避风处常有下方的人,而今天已很少见了,无处不在的民俗文化传统融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生产劳动、民居建筑、婚丧嫁娶、休闲节庆、服饰打扮、饮食习俗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浓郁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原州区物质文化的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是具有传统的活态文化,由于地域风俗习惯的不同,又各有其特色,在同一“非遗”里,各地又有各地的特色,就像陕西的花儿和山西就有区别,和原州的花儿也有不一样处。俗语云:“十里不同俗”,譬如民间社火,各地又不一样,品类众多支系繁荣,同是民间社火而各地的社火又有着细节处的差异,从每年春节期间固原的社火汇演中不难看出。因此,非物质文化极为丰富而多元,也为我们借鉴和传承原州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积累了丰富的文字和实物资料。然而,随着广播电视、电影电信、宽带网络在城乡的逐渐普及,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娱乐方式在向多元化转变,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特别是一些特有的具有很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频临于消亡或已经消亡。
原州区作为回汉民族聚居区,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13大类20 项,主要有回族节日,民间谚语、民歌、民间信仰、民间旅游、民间谜语、民间故事、民间社火、民间编织、庙会、民间武术、地椒子茶、城隍出府、古建筑、民间游艺、擀毡、民间老眉户腔、民间阴阳、回族婚礼等,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原州区在普查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抟土瓦塑、古建筑、花儿、剪纸、刺绣等传承基地,并筹建了西北农耕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两次“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引起了区内外专家的重视和肯定,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非遗认知非遗,从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原州区国家级“花儿”代表性传承人张明星、吕秀峰演唱的原生态“山花儿”被“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中国花儿》收录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完整版——约翰.墨菲.doc VIP
- 秋季养生ppt课件.pptx
-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真题.docx
- 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2ask信号调制与解调 .pdf VIP
-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部分专业历届校考真题汇编.pdf VIP
- 絮凝剂对MBR活性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pdf VIP
-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九三阅兵:这一刻,与祖国同频共振.docx VIP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英语模拟试卷.docx VIP
- 2025年中考英语冲刺模拟试卷-辽宁地区-学生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