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虚实结合
作文,虚实结合
篇一:虚实结合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2)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凉州词三首(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碛(qí)
:沙漠。
(1)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4分)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为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篇二: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设计者:田建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正确运用 “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高考试题中诗歌的鉴赏,总结体会如何对“虚实结合”作规范作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纯净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归纳出答题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柳永《雨霖铃》
二、导入新课:
(一)温故知新:
《雨霖铃》中那些是实写?那些是虚写?(答案略)
(二)知识小结: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quot;虚quot;与quot;实quot;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虚实结合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实写?2、什么是虚写?
明确:所谓quot;实quot;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q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数学八上12.1《轴对称》word学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2.1《轴对称》(第1课时)word教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26章二次函数学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2.1《轴对称》(第2课时)word教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2.1《轴对称》(第3课时)word教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5.1《整式的乘法》word教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5.1《整式的乘法》word学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5.1《整式的乘法》word教案(一)【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5.2《乘法公式》(第3课时)word教案【精品教案】.doc
- 人教版数学八上15.4《因式分解》(公式法)word教案【精品教案】.doc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