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自杀现象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自杀现象
摘 要: 自杀是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关于自杀的故事和记载,虽然自杀原因和方式各自不同,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人与现代不同的自杀观念和对于死亡的认识。本文选取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部分自杀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自杀的原因和方式两方面进行分类和梳理,并通过自杀所体现的生死亡观念和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来说明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自杀 文学作品 死亡观念 文化意义
引言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黄金时代》的作者王小波曾对于人生提出过放开生死束缚而追求现世生活的建议和思考。然而这话从逻辑上讲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对于一个具备独立自主思想和行动能力的个体来说,生命的开始注定无法选择;但是,除突发意外以外,在何种时候以何?N方式结束生命却是可以由自身决定的。虽然我们都知道生命可贵,这样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但自杀的确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记载了许多关于自杀的故事,有的是真实的史料,有的是艺术创作的虚构,通过总结与分析这些自杀描写,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的死亡观念以及创作者想借此表达的人的生死抉择。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现代医学观念将自杀视为一种病理现象,通常被看作是自杀者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发生或者是一时想不开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冲动,是一种有违常理的病态表现。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著作《自杀论》中对此有明确的定义――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直接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本文所引用的来自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自杀事例基本上都符合这一定义,或者说是本人自行自残导致死亡,并且明知这一自残的结果是死亡且致死的过程,不包括蓄意自伤或者自杀未遂的情况。此外,《自杀论》中还提出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在许多情况下,自杀并不直接和个人素质、心理状态或者是精神疾病有关。鉴于此,在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自杀现象时我们也不应当以现代社会观念和现代医学原理作为唯一的分析标准。
一、自杀的原因
(一)现实型的自杀
这里的现实型指的是自杀者在自杀前已经面临着必死的情况,或者是预知到如果不自杀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有研究者将这一类自杀归为消极自杀,这里所谓的消极与价值判断无关,主要指的是自杀者所身处的环境和外部条件迫使其选择了自杀:如兵败被俘已成定局,不肯投降或为避免受辱死于敌人手下者,都是在面对现实走投无路之时而选择以自杀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作为战争中的失败者,注定难免于被俘被杀的命运,于是《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的燕国将领“恐己降而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对他来说,与其死于他人手下或是投降受辱,反倒不如自杀;燕将绝非贪生怕死之人,无论从哪种角度上来说自我了结都成了当时最好的选择,体面而不失尊严,保全名节又荣耀遗世。项羽是一位悲剧英雄,他的悲剧在于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却缺乏足够的政治谋略和东山再起的勇气。与美人的告别,项羽留下了“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与伤感;面对东渡乌江的逃命机会,他却笑言:“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语,籍独不愧于心乎?”惭愧苟活东渡称王也好,死于敌人的屈辱也罢,对于这样一位颇具贵族气质的人来说都是比起死亡还要无法接受的,因此选择自杀或许真算得上是这位意气英雄的最佳结局。除此之外,如果说将领英雄的特殊身份使得以上两者的自杀显得还有几分无畏无愧的气概,那么如商纣王“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就颇有几分讽刺意味了;此外还有夫差在吴国被灭之后的自杀和吕不韦受秦王威胁“照此日夺月销,恐最后被诛”而饮鸩自杀就都可以称得上是现实型的自杀行为了。
(二)利他型的自杀
利他型自杀指自杀者将死亡作为一种献祭和牺牲,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自杀,以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甚至是对他人产生激励的一种行为。荆轲刺秦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却又有几分壮烈与悲情,在《燕丹子》三卷的记载中还有两位自杀之人尤其引人瞩目。一是自杀贡献出头颅为荆轲提供刺杀秦王机会的的壮士樊於期:“於期起,扼腕执刀曰:‘是於期日夜所欲,而今闻命矣!’于是自刭,头坠背后,两目不瞑。”二是易水送别之情节,书中这样写道“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於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二人皆升车,终已不顾也。二子行过,夏扶当车前刎颈以送。”这位夏扶在前文中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