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新闻无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摘 要】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各种新媒体将报纸推到了悬崖边,面对全球范围内纸媒行业的萎顿,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老一代拥有读报习惯的忠实受众的失去,报纸将不得不考虑数字化转型问题。新闻的无纸化,不但拥有技术的支撑,更将获得政策上的支持,这是纸媒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纸媒 数字化 无纸化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纸媒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纵观国外,仅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之间,美国就有200家纸媒停刊;日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秋田魁新报》的晚报、《南日本新闻》、《冲绳时报》和《琉球新报》相继停刊,《名古屋时报》、《札幌时报》、《日刊岩见泽新闻》等地方报纸也相继休刊;2012年年底德国的《法兰克福报》和《德国金融时报》在不到一个月之间先后停刊,《商报》等几家报纸仍在亏损中挣扎;2013年英国的日报销售也遭遇危机,几乎所有的全国性日报发行都呈现环比下降,《太阳报》、《卫报》也不例外。我国报纸,情况虽未如此严重,但是经营困境也非常明显,纸媒的广告投放量有降无增。
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将纸媒推上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随着一系列老牌报纸的停刊或者停止印刷版,人们对纸媒还能“活”多久的疑问就一直盘旋不去,报业发展遭遇“拐点”,“纸媒贬值论”、“纸媒边缘论”等消极言论顺势而生①,更有学者直言,“纸媒要死了”或“报纸已死”。
不过,仍有不少学者认为报纸不会死去,就像广播和电视没有终结报纸的生命一样,网络同样取代不了报纸的优势。一直以来,报纸的优势来源于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②在信息垄断时代,人们对新闻接触的方式有限,不得不依赖于这些职业新闻人从世界各地每个角落寻找、汇集、呈现新闻。这些记者凭借敏感的新闻嗅觉和前瞻性的新闻预测能力,使报纸成为新闻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人都能成为信息源,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越来越多的新闻或者新闻线索出现在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等平台或社交网站上面。网络的共享性和网络通讯的及时性使得以往报纸所自持的独家、时效等优势荡然无存,甚至现在没有哪一家报社的记者不是坐在电脑桌面前,紧盯屏幕,在各个网站寻找新闻线索。
一旦某条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出现在网络上,便会立刻遭到微博和论坛、贴吧的互相转载,网上的轰动则必然带动广播、电视以及报纸记者的关注,如此一来,独家新闻肯定难以实现。与此同时,报纸的滞后性在信息时代劣势毕现。以雅安地震为例,地震第二天,国家行政学院法学博士张效羽整理出一份震后三小时微博上各方反应时间表,指出在此次地震中,微博用户发布信息最快,地震后一分钟,即8时03分,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自动测定消息,测到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但说明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获知消息后,行动迅速的电视台和广播都可以及时播出相关新闻。但是,纸媒即使获得了这则新闻,经过排版印刷,即使是刊出号外,也要几个小时之后,甚至可能是第二天。而当第二天报纸出现时,雅安地震已经不是新闻。
“直把旧闻当新闻”的尴尬,使得纸媒在面对这样的大新闻时不知如何自处。有意思的是,官方媒体对于地震最先发出的声音是《成都晚报》,地震发生当天,8时06分成都晚报官方微博发布“地震了?吓死了!”。
纸媒的第二大优势在于其与电视、广播、网络相比所具有的深度。一方面,这一优势正随着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被逐渐打破;另一方面,在这个人人浮躁不安的社会状态下,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很难能安静的坐下来看几个小时的报纸或者书籍,大多数时间都在紧盯着手机或者在键盘上飞舞手指。这是一个信息饥渴的社会,显然,报纸有限的版面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大量渴求,所以人们对报纸的依赖性已经不那么强。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只有33%的美国人认为报纸消失之后会“很怀念”,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怀念报纸,另外16%的人表示报纸消失的话对他们来说“没什么”,26%的受访者甚至表示“一点也不怀念”。
与信息饥渴相对,人们对信息的追求只停留在浅表层面,并不会进行深度阅读,只求对某个信息有一面之缘,不求甚解。人们喜欢的是文化快餐而非高、精、深的精神美食。学界认为,浅阅读作为一种社会趋势,兴起于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即阿尔文?托夫勒所提的第三次浪潮之后。第三次浪潮呈现出的弹片文化特征,即碎片式的、非线性的快餐式娱乐化的文化是浅阅读流行的社会背景。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报纸这种媒体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深度与综合性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还有学者称:“和互联网、手机报等其他新兴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不同,报纸有一个版面视觉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