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酉阳杂俎中风俗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酉阳杂俎中风俗文化

浅论酉阳杂俎中风俗文化   摘要:《酉阳杂俎》中关于风俗文化的记录,主要涉及节日风俗、婚礼习俗两个方面。书中有关于唐代皇帝在节日赠送侍臣礼物的记载,反映出不同的节日文化;介绍了唐代及北朝的婚俗,从中亦可见二者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酉阳杂俎》;风俗文化;节日;婚礼   《酉阳杂俎》内容繁多,包括神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方面,“弥不毕载,以类相聚”。书中也有关于风俗文化的记录,本文将论述其中的节日风俗与婚礼习俗。   一、节日风俗   (一)上巳节   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唐朝时,每年的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上巳节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活动为祓禊。魏晋时期,人们约定俗称地将上巳节的日期定为三月初三,故以后的上巳节又被称为“三月三”。祓禊,犹祓除,指除灾去邪之祭。灾,即灾害、祸患。邪,指致病的因素。祓除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水祓,即斋戒沐浴。还有以器具祓,即通过佩戴草木制成的配饰来去除灾邪。书中提到的“细柳圈”,就属于这一类。   细柳圈,是指用柳条编成的圆圈。虿,即毒虫;虿毒指因毒虫引发的疾病。柳树在古人的观念中有驱邪的功用,因此在三月三这一天选择佩戴细柳圈以祓除疫病。唐代时,朝廷对三月三尤为重视。皇帝要在这天宴会群臣,同行祓禊之礼。中宗景龙年间开始赐细柳圈,这在史书中亦有记载:   (景龙)四年春……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群官柳?ㄒ员俣瘛#ā毒商剖椤ぞ砥摺罚?   戴柳圈有祓除疾病的作用,因此人们还编好柳圈互赠,表达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二)寒食节   寒食日,赐侍臣帖彩球,绣草宣台。   寒食日,即冬至后的第103天,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有禁火、冷食、祭祀、游艺等习俗。游艺的活动项目也多种多样,有踏青、插柳、打秋千等。   帖彩球,是指用牛皮或布缝制而成的球,并在外皮上贴彩画或绣图案进行装饰。围绕帖彩球的活动主要有踢球、抛球等。寒食节,人们互相赠送制作精美的彩球,一起玩乐,这在唐代诗文中也有体现:   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g儿。(曹松《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韦应物《寒食》)   (三)立春节   立春日,赐侍臣彩花树。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迎春、打春、咬春等习俗。彩花树,也叫“宜春花”,是人们用彩绢剪成的工艺品。唐朝人用彩花树来表达迎接春天的喜悦,盼望花朵早早开放。有些应制诗反映了这一习俗,如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四)腊日   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筒。   腊日是腊祭之日,南北朝时将日期定为腊月初八。腊日除祭神祭祖之外,还有击鼓驱疫、吃腊八粥、互赠礼物等习俗。   口脂,由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涂在唇上以防干裂,相当于今天的润唇膏。口脂具有香、润等特点,制作时还可以与朱砂等色素调和,以达到着色的效果。蜡脂,是含有蜂蜡的面脂,具有滋润皮肤的功效,相当于今天的面霜。口脂和蜡脂,在寒冷的冬天可起到保护嘴唇和皮肤的作用。碧镂牙筒,是指碧玉镂雕的管状容器。   唐代有皇帝腊日赐群臣口脂的习俗,盛装口脂的容器也十分精美。这种礼物成为百官群臣向往的恩泽,杜甫有诗云:“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腊日》)   二、婚礼习俗   (一)北朝婚礼   1.夫妻交拜之所:青庐   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   青庐,是用青布架设的帐篷或房屋,在此处举行婚宴或交拜仪式。为图吉利,青庐应设在宅院的东南方向。青庐形似游牧民族的帐篷,设青庐的婚俗源于北方匈奴,早在东汉就已在北方民间流行开来,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及,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唐代的“露施帐”,就是北朝青庐的遗风:   又今士大夫家昏礼露施帐,谓之入帐,新妇乘鞍,悉北朝余风也。   露施帐后来被叫做“百子帐”,取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程泰之《演繁露》云:“唐人婚礼多用百子帐,特贵起名与婚宜。”(袁?、袁颐《枫窗小牍?卷下》)   2.催新妇   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怼保?至新妇登车乃止。   夫家在迎娶时持续呼喊“新娘子,快出来”,带来了欢乐的气氛。新娘在屋内听喊叫声,直至满意后才会出来。   ……其声不绝,登车乃止,今之催妆是也。   北朝的催新妇到了唐朝演化为“催妆”的习俗,迎亲时要行“催妆礼”。女方家门紧闭,男方要通过吟诗催新娘出来,这种习俗体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