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西汉甘肃畜牧业发展
                    浅谈西汉甘肃畜牧业发展
    摘要:甘肃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自古就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传统。西汉建立以后,为了巩固国防和发展生产,西汉政府重视畜牧业生产,在甘肃设立许多的官营厩苑,发展以养马为主的畜牧业;农区在牛耕技术的推动下养殖牛、马等家畜,畜牧民族则“逐水草迁徙”,发展游牧业。经过各方努力,西汉甘肃畜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原王朝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关键词:西汉;甘肃;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发展 
   
  甘肃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的交汇处,是东部农耕区向西部草原区的过渡地带,非常适宜发展畜牧业,是我国六大畜牧省份之一。历史上甘肃就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及优势,史籍上关于“天水、陇牧为天下饶”、“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的记录很多。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立,甘肃的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西汉时期甘肃气候及植被状态 
   
  1.1甘肃的气候状况甘肃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省内地势高亢,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海拔一般在1 000~3 000m之间。四周群山环绕,远离海洋,夏季海洋季风影响甚微,成雨条件较差,降雨量较少;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夏季,夏季降水占总降水量的50%~70%;降水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在50~800mm之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省内东部地区属于东部季风控制范围,受季风影响,降水相对较多,年降水量可达200~800mm,雨热同季时间长,气候生产潜力较高,以耕作业为主;西部地区属于西北干旱控制范围,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不足200mm,走廊西部不足40mm,干旱显著,风沙地貌发达,荒漠面积辽阔。 
  西汉时期,我国气候进入了温暖潮湿期(公元前770~公元初)。据竺可桢先生等学者研究,估计年平均气温比现代高1 ℃。从大量的史料中对这一时期的气候情况做出了印证。《诗经?秦风》产生于甘肃的东部和陕西省,其中《终南》篇说:“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山位于西安南部,是秦岭的一部分,西秦岭位于甘肃境内。竹、桑、梅、芦苇都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今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甘肃东部已很难见到,可见当时气候比较暖湿。《山海经?西次二经》记载:“高山,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高山即六盘山,竹和棕是热带、亚热带植物,六盘山上有很多棕树和竹子,说明当时气候暖湿。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描写了当时动植物地理分布,“夫西饶材、竹、谷(木名)、族。……渭川千亩竹。”汉代山西包括甘肃东部,渭指渭河流域,旄指犀牛尾。犀牛、象、稻、竹和桑麻均为热带、亚热带动植物,西汉时在甘肃东部普遍生长,也说明亚热带北界比现在偏北,气候温暖[1]。 
  在古代,农牧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是完全依赖,西汉时期温暖潮湿期对于受季风控制的甘肃东部来说意味着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雨热同季,适应农牧业发展。 
  1.2甘肃的植被状况史前甘肃是森林和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温暖潮湿,黄土高原古代森林率高达到53%,是一片林茂草丰的好地方。秦汉时代,陇东地区为亚热带森林区,据古文献资料,其木本成分以松、栎为主,同时含有大量的黄连木、栗等亚热带植物。陇山(六盘山)“大山乔木,连跨数郡”、“峰峦起伏,松林葱蔚”;陇西地区为暖温带草原区,在森林区中兼有若干草原,草原区里间有茂盛的林区。《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大通河、湟水、黄河干流附近,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均有森林分布。陇南山地“几千年前曾有茂密的北亚热带森林、竹林等”。[2]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河西走廊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东西长,南北窄,形如走廊。境内沙碛多,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降雨稀少,气候干燥,属于干旱高寒荒漠草原区。祁连山横亘于河西走廊南面,2 000余年前约有600万hm2天然森林[3],1 600多条大大小小的冰川。沿森林带下移到山前坡地是灌木草丛和连片草场。《民乐县志》载“祁连山,逼近江水,森林很多,峰峦洞深,松林葱蔚”;合黎山“美水草,多森林,东乐堡之民,多畜牧于此”。祁连山降水量较多,每年出山的灌溉水源较充沛,汇聚而成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发育了辽阔的森林、广袤的草地以及由这些绿色生命组成的武威─民勤、张掖─民乐、酒泉─敦煌绿洲盆地,在河流下游汇聚有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沿河两岸茂密的胡杨林、灌丛和草原,水草丰美,宜于农牧业的发展。 
  著名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思?诺思认为,决定人们选择的客观因素包括原始条件、内生因素和外生变量。原始条件主要是地理环境要素;内生因素包括人口状况、物质技术成果、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的精神文化状况;外生变量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其他社会的影响。古代社会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实操训练试题-1.doc VIP
- 低压并网柜技术规范书.doc VIP
- 2025年法官入额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doc VIP
- 2025年法官入额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J B798-1990-伪装涂料漆膜颜色》.pdf VIP
-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册无密码全版】PDF版.docx VIP
- 职业生涯规划书.docx VIP
- 截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2025-10-新能源.pptx
- 2022年二级造价师《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水利)考试题库.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