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时期接受视野下画皮影视改编
浅谈新时期接受视野下画皮影视改编
摘 要:《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是众多影视编剧钟爱的题材之一。新时期的影视改编开始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视野,试图迎合接受者的审美期待。本文以2008年电影《画皮》为例,谈谈新时期接受视野下该作品的影视改编。
关键词:接受视野;《画皮》;影视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52-01
《聊斋志异》中名篇《画皮》因情节的曲折离奇、唯美浪漫的古诗文本、适于铺陈的婚恋题材和鲜明的人物特点等优质的改编潜能而被多次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新时期的影视改编也有了新的历史要求。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新时期下的《画皮》影视改编更多的考虑了受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
一、《画皮》影视改编状况
《聊斋志异》(俗称《鬼狐传》)是我国明清时期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鬼魅奇幻的人物形象和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使《聊斋》作品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而其中《画皮》可谓是搬上银幕最多作品之一了。早在1925年前后,就有导演开始将“聊斋故事”拍成影片。1966年鲍方导演拍了电影《画皮》。进入80年代,由于当时特定的社会上道德培养成了主旋律,由此改编的《画皮》有着浓厚的扬善惩恶的教育意义。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吹来了新的气息,电视剧也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其中《画皮》的影视改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将读者的审美情趣纳入改编的考虑因素之一,现代科技的元素也赋予聊斋系列新的视听震撼,电脑技术将原先只存在人们脑海中的魔幻场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银幕上,《画皮》中鬼魅惊悚的“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的画面得以生动体现。另一方面,这时的电影受到香港九十年代电影黄金时期的影响,或多或少添加了“无厘头”的搞笑元素,竭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氛围。1994年由南昌电影电视创作研究所出品的《聊斋喜剧系列》则颠覆传统,其中更将《画皮》更名为《妖女画皮》。而到了20世纪,观众的审美水平逐步提高。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人们对爱情的忠贞态度减弱,因此这时期的影视作品更多的将原著中较为简单的直线关系扩大为错中复杂的网状关系,出轨、婚外情等现代文明衍伸出的产物也融入了作品中,如2005年由唐人电影国际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新聊斋志异》。而2008年的电影《画皮》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在原著上开始进行较大的修改:无名狞鬼变成机灵古怪的九尾美狐“小唯”、懦弱好色的书生王生变为骁勇善战、有情有义的王将军、原著中笔墨并不多的的忠义原配王夫人也变身为端庄贤淑的“佩蓉”,而呆板单薄的捉妖道士成了侠肝义胆的将军和俏皮可爱的女降魔者。
由此可见,从1966年鲍方的《画皮》到2008年陈嘉上的《画皮》,除了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受众的接受期待和审美情趣也成了影响改编的重要因素。
二、新时期接受视野下电影《画皮》的影视改编
2008年陈嘉上导演的电影《画皮》借助了原著的骨架,融入了新的魔幻色彩,科学的定位了受众对象,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视野,同时借助网络等新的接受方式,使得该影片在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受众对象的科学定位
美国著名当代文学理论家中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 (1912-)在他的著作《镜与灯》中提到文学艺术批评的四个要素:世界、作品、作家和欣赏者(读者)。这四要素具体到作品《画皮》中,需要研究的对象就包括:世界,蒲松龄所生活时代的民生民情状态,经济文化导向和艺术传统趋势等等;作品,即《画皮》及相关的《聊斋志异》作品;作家,蒲松龄的人生发展轨迹和思想发展路线;欣赏者(读者),这里所指的读者不仅限于阅读此书的人,它的涉及范围应该更加广泛,涉及到阅读者、文学批评者、传抄刻印者、译者以及影视改编者。若要想全面客观的了解一部作品,这四个部分缺一不可。随着20世纪后半叶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兴起,批评过程中读者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开始强调读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读者的积极参与,作品只是一沓由语言符号编织成的文本,欣赏者有对作品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动性,有着二次创作作品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影视改编中要充分意识到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对作品的解释能力,不断的完善其接受对象并将之科学定位。2008年由陈嘉上导演的电影《画皮》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除去其宏大的场面制作,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前期的强力宣传等电影本身的因素外,对接受观众群体科学定位也是保证其卖座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以为,画面精美细腻、演员功底扎实、语言通俗易懂、教育意义浓厚的08版的电影《画皮》将受众群体定位为广大的普通观众,媒体人,电影专栏评论者,专门研究“聊斋文学”的学者,研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