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运用
浅谈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运用
曹晖
会昌县水利局
摘要:通过水体生态修复技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引导构建河道水体生态系统。本文以某港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简要介绍该技术的核心内容以及在该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水污染;水体生态;修复
一、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水体的优点
全生态的水质净化技术体系,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净化水质,不使用诸如杀藻制剂、杀草剂等,无任何生物的或者化学的二次污染;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在生态系统稳定后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洁净的水体大大减少蚊蝇滋生,提升环境的舒适度。
不需要建设水体的净化设备用房(即不需要水域以外的占地)。
符合打造节能低碳社会的建设理念?D水质能持久保持地表水三类标准,终年不需换水,水体本身具有自净功能。修复完毕后,日常使用中不需采用任何电力设备来维持,水生植物本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实现“负碳”。
由于水生植被能够固化水底淤泥,吸收底泥中的养分,将底泥中富营养成分彻底转化成水生植物纤维素,所以无需清除水底淤泥,也不需排干水体。
维护简便:运用“食藻虫”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依靠生态系统食物链关系,形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建立后,景观得以构建和保持,后期只要加以适当维护,调整物种种类和数量,维持自净的生态,效果即可长期保持。
二、项目概况
河道呈“L”形走向,南通淀浦河,西至两区交界虹梅南路,以西为闵行区,在闵行区河道向西连通梅陇港,徐汇区境内河道长约1 708 m。
1、前期工程
1.1水体除杂
水体除杂是对水体各类杂草、垃圾、及鱼类进行清理或转移工作,其目的是:
清除或转移人工湖原有有害物种及垃圾杂物;清除水体中各类野生杂草。该次工程水体清杂范围:29 885 m2。
1.2基底改良
基底改良是根据需要对水体底泥进行消毒及活性淤泥活化处理等预处理措施。其目的是:杀灭原来富营养化水体底质中福寿螺剂其他病原体;通过在水体中泼洒石灰乳,改善底质酸碱度;采用技术工程培育与调配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种活化底质。改善基质用的微生物菌种主要有两类:(1)光合细菌、有益放线菌和有益芽胞杆菌的混合系统微生物群体,主要用于对水体中COD M n、含碳有机物、含磷和硫物质的分解。(2)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混合系统微生物群体,主要用于对水体中含氮物质:氨氮、尿素、尿酸、氨基酸、蛋白质和硝态氮等的分解。该工程基底改良面积29 885 m2。
2、预处理系统及水循环系统布置
2.1预处理系统布置
河道上游来水存在污水排入的可能,为了减少其对治理河段生态系统的冲击负荷,在上游河道采用挂膜与生态浮岛结合技术,设置生态浮岛型预处理挂膜系统。
该工程在上游河道设置生态浮岛型预处理挂膜系统5处,生态浮岛由PE管设置弧形或方形围栏,方形布置,浮盆直径30~33 cm,采用PE材质制作而成,浮岛挺水植物选用香菇草、小黄花及美人蕉。
2.2水循环系统布置
对水体采用强力微曝气的方式对水体进行复氧,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削减耗氧性物质,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减轻水体污染负荷,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是生态修复重要的工程保障手段。曝气增氧系统是生物―生态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中增加水体中溶解氧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微生物繁殖、挂靠、激活的基本生存条件。向水体中注入足够的溶解氧,可以使断开的生物链得到有效的修复,然后根据水体情况逐步建立更完善的生态系统。
曝气增氧还可去除水中的超饱和的有害气体,如沼气、硫化氢、氨氮等,抑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改善水体环境,转化氨基酸、抗生素及酶,减少水生动物患病的可能性。该工程平均水深约为2m,水容量约为60 000 m3。鉴于上游来水有污水存在的可能,所以特在上游约300 m河段内设置1台功率为3 kW的曝气增氧机辅助河道水流循环运行,避免了死水溶氧不足,昏暗发臭的现象发生。
3、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系统构建
3.1沉水植物的投放
沉水植物是指植珠全部或大部分沉没于水下的植物,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它的恢复是水生态修复的关键,其所产生的环境效应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依据。沉水植物在水质净化方面的五个作用机理:(1)直接吸收水体的N、P、重金属,降低水体污染元素;(2)附着于植物体表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系统,净化水质;(3)同生态位的竞争,释放生物因子,抑制藻类的生长;(4)光合作用产生的次生氧能杀灭有害菌;(5)强光合作用能使水中有机絮凝体,形成气浮效应,并使其快速氧化分解,降低BOD5、COD。作为生态水处理的沉水植物,种植时必须首先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净水能力强,二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