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本例题开发与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课本例题开发与应用

浅谈课本例题开发与应用   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念要求我们将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因此,如何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本中的大部分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许多中考试题源于此又高于此,正确引导学生对例题展开一些探究,适当引申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笔者以课本一例的教学来分析其必要性.   一、片段再现   浙教版九年级上2.4二次函数的应用3,例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近似解.   教材设计意图是促进函数与方程关系的理解.   教师目标设定:(1)理解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2)进一步加强对函数图象的准确把握;   (3)体会方法的优化选择.   学生行动一: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只要画出函数y=x2+x-1=0的图象,再观察其与x轴的交点坐标.   因为是新授课,90%的学生思考片刻后都提出用此方法解决.   过程质疑:在实际操作中出了问题,抛物线y=x2+x-1如何画出?利用常规的5点法画图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图象还未画出,就已经计算得到了与x轴的交点坐标,失去了画图的意义. 而且此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还是无理数,不容易画.   在教师提供的5分钟作图时间内,顺利完成的学生只有6位,仅占全班人数的. 他们很纳闷,为什么看看容易做做难,问题出在哪里?还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了.   行动收获一:   交流后得到结论,原来是画图时有讲究,只要适当的取5个整数点来画出图象就可以. 这里的“适当”一般指使函数值有正负值,出现与轴的交点.   学生似乎明白了,用4分钟时间,全体完成任务,得到近似值,虽然他们的答案误差比较大,但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此时有学生提问,有没有再简单的解决方法?   教师行动一:   引导,既然都是谈交点,不妨将方程x2+x-1=0变形为x2=-x+1,理解为函数y=x2与y=-x+1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学生行动二:   如图2,变形后图象虽然有两个,但一次函数和y=ax2型的二次函数图象更容易画出,比方法1更易操作,此法可取.   全体学生2分钟完成图象.   行动收获二:   图象的交点坐标可以理解为方程组的解;看来适当的变通对问题解决很有帮助,方法选择很重要.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变形吗?   学生行动三:   如图3,将方程x2+x-1=0变形为x2+x=1,画出函数y=x2+x与y=1的图象,观察两图象交点的横坐标;y=x2+x可以理解为y=x(x+1),交点式画图,直线y=1非常直白,准确易画. 当学生理解了这种变形后,画图只用了1分钟时间.   行动收获三:   “一题多解很好,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类似直线y=1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画起来很轻松. ”   “自己动笔最重要,我刚开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没想到还隐含了这么多学问. ”   “我觉得只要牢固掌握图象性质,能熟练画函数草图,函数问题都不是问题. ”   教师行动二:   设计跟进练习:   (1)利用函数图象求出方程-x2+3x-1=0的近似解. 全体学生都在2分钟内完成了任务. 9位学生利用 y=x2与y=3x-1的交点,20位学生利用y=x2-3x与y=-1的交点,13位学生利用y=-x2+3x与y=1的交点,没有学生选择抛物线y=-x2+3x-1.   (2)下列图中你分别可以看出哪个方程(组)的解?   观察学生的解决过程,共耗时10分钟,图(甲)在本课已经熟悉,解决较快. 图(乙)改编自杭州2009年中考卷24题,因牵涉到反比例函数,以及有多个方程(组)的解,所以解决慢了些. 图(丙)是两个二次函数的交点,真正掌握了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后,理解起来不难.   整个例题的分析过程达30分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方法的优化选择,备课组交流时,老师说:“这个问题我本来让学生口答一下就过去的,因为画图太麻烦,浪费时间,没想到这么处理后,学生才是真正有所收获. ”   二、行动反思   1. 教学首先要备教材   我们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研究教材,站在编者的角度叩问教材.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不少题型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变形、变式引伸推广而来的,它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比如2009年杭州市中考第19题,关于蚂蚁在圆锥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程问题,就改编自浙教版九(上)第三章“目标与评定”最后一题. 2010年杭州市中考第17题,要求利用两种不同方法表述物体的位置,源于浙教版八(上)“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