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泥土施工工艺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pdfVIP

混泥土施工工艺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混泥土施工工艺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

第 34卷第 4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Vo1.34NO.4 2013年 8月 JournalofNorthChinaInstitute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electricPower Aug.2013 DOI:10.3969/j.issn.1002—5634.2013.04.014 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与试验研究 李晓克,郭 琦 ,赵顺波,李广欣 ,苏延峰 (华北水利水 电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摘 要 :采用再生砂和再生粗骨料配制全再生骨料混凝土 ,对其拌合物 的工作性能、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 度 、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灰比、砂率对混凝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灰 比是影响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存在调节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的合 理砂率.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取值规定比较,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 强度可按规范取值 ,但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按规范取值则偏大. 关键词 :全再生骨料混凝土 ;再生砂 ;再生粗骨料 ;配合比;拌合物工作性 ;强度 ;弹性模量 中图分类号 :TV4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634(2013)04—0053—04 由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多为几十年 ,这 再生粗骨料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将土木交通 些结构完成其使用功能后 ,一般会被拆除和废弃.世 科学研究 中心废弃 的科研梁板构件 (混凝土强度等 界上每年 因拆除而产生的混凝土垃圾数量惊人 ,我 级约为 C40)经人工初步拆分剔除钢筋后,通过颚式 国每年的建筑垃圾达 4000万 t,废弃混凝土就有 破碎机进行两次破碎成合适 的粒形.经过筛分选取 1360万 t.如何解决如此之多的建筑垃圾 ,已经成为 3个单粒级配 ,粒径范围为 5~10mm,10~20mm, 世界各国研究 的热点 ¨.再生骨料混凝土为其提供 20~26.5mm,按粗骨料总量的 40%,30%,30%混 了一个绿色环保的发展方 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 合 ,达到符合现行规范规定的碎石或卵石的颗粒连 内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河砂 的大规模开采会 续级配范 围 .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质见表 1,吸水率 引发河道 的环境恶化 ,可考虑采用 100%的再生 延时曲线如图 1所示. 砂作为细骨料 、100%的再生粗骨料作为粗骨料配制 表 1 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质 全再生骨料混凝土,以避免河道环境恶化现象的发 生.通过试验研究了全再生骨料混凝土 的拌合物工 作性 、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 度和弹性模量 ,分析了水灰 比、砂率对混凝土的影响 规律 ,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 比设计提供参考. 1 试验设计 瓣 1.1 原材料 水泥采用焦作 “坚 固”牌 P ·042.5级普通硅 酸盐水泥 ,其标准稠度用水量 29.2%,初凝和终凝 时间分别为 170,260min,密度 3.16kg/m ,28d抗 压强度43.0MPa、抗折强度 7.0MPa. 图1 再生粗骨料与再生砂吸水率延时 曲线 收稿 日期 :2013—03—25 基金项 目: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096SYJH23105);生态建筑材料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项 目(豫教科外 [2009]609号);生态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13IRTSTHN002). 作者简介 :李晓克(1975一),男,回族 ,河南许 昌人 ,教授 ,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