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启示
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启示
在现代工业社会应对环境危机的过程中,生态现代化理论逐渐形成、发展,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这一理论同样适用。本文阐述了生态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将生态现代化理论应用于分析目前国内已有的某些决策,指明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工业环境改良、产业结构重组,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X-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8)01-0229-08
何玉宏(1963―),男,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教授,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生态学与交通社会学(江苏南京 210037);冯韵东(1981―),男,河海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法。(江苏南京 211188)
本文为江苏省200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SJD840005)研究成果之一。
一、导语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就开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问题。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引领着人类步入了现代工业文明时期,并凭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先进生产手段,让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摆脱了自然的束缚,由此也掀起了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代化”在帮助人们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同时,也急剧地恶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问题不断地困扰着人类,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了。地球上的资源能维持多久,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矛盾该如何协调解决,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是否必须品尝由“现代化”所带来的资源环境恶果,人类今后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最终导致了生态现代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
生态现代化(Ecological modernization,简称EM)的概念,是德国学者约瑟夫?胡伯 (Joseph Huber,又有学者将之译成胡勃或哈勃)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它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综合起来考虑,把生态建设看成是发展之义、发展之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发展模式由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愈是加快发展,生态保护的声音要愈大,不能人为地把两者对立起来,那种只讲发展不要生态或者光强调生态而不讲发展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之梳理
(一)生态现代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20世纪,蒸汽机的轰鸣带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现代化的福音。现代化的进程始终只有一个主题词,那就是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而这种征服带来的后果是对空气、海洋、河流、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毁坏性开采和破坏。
1972年可以说是环境政治浪潮的起点。这一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以《增长的极限》为题的报告;第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从那时起,罗马俱乐部所称谓的“环境问题”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在此后的 20多年中,环境政治运动在许多方面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西方国家还未将环境问题纳入独立的关注领域。到了 70年代末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方各国纷纷建立起专门处理环境事务的部门机构如国家环境保护局,并开始尝试用一套法律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参与环境事务的行为。通常,国家环保局和相应的环境事务机构要制定出专门的环境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环境政策,这些标准和政策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总的约束力。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政策基本上体现出“对政治的从属作用”这一特征。此时的主流观点认为,污染问题基本上可以通过事后特定的补救措施来解决。因此,当时对待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典型策略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末控制”(end of pipe control)模式。到了 80年代“生态现代化”的概念在环境政治领域中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多元的思想论说,受到许多发达国家政府的欢迎,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激进的环境主义被经济衰退锁住了手脚,伴随经济衰退的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和大规模的失业浪潮,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突然失去了保障。激进的环境论为了维护它的社会可信度,不得不寻找调节经济重建与环境关注的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OLMO洗衣机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课件.ppt VIP
- 配件部经理岗位职责(24篇).docx VIP
- (人教2024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TCECS 179-2023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pdf VIP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二篇数字孪生研究体系.pptx VIP
-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试卷含参考答案与习作例文精品.pdf VIP
- 2024版行政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VIP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一篇数字孪生的内涵及研究应用现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