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语文百科知识复习要点.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CT语文百科知识复习要点

教育学常识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礼记·学记》,成书于公元前约403—公元前221年间,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学相长”和“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都出自此书。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王阳明等也都是大教育家。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都有丰富的教育学思想。雄辩的古罗马演说家昆提利安是西方公认的最早的教育学家之一。 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开创了班级授课制。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 近代西方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赞可夫、巴班斯基、杜威、布卢姆、布鲁纳等。 近代中国的教育家有陈垣、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马君武、杨昌济、严范孙、张伯苓、胡雨人、梁漱溟、吴稚晖、梅贻琦、屈伯川、陈岱孙。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教育影响主要有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具有间接性。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是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确定的,通过教科书具体陈述体现出来。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式都是间接的。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上课。 心理学常识 心理过程: 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过程。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者。187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理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需要: 对对象的欲求称为需要。它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这种反映以主观的愿望和意向的形式表示出来。 动机: 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称为诱因。动机是需要、驱力、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注意: 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 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及跟踪。集中: 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关注和维持。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 分心: 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的状态。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它是指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定势: 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同类后继的心理活动的趋势。刚刚获得的经验或者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导致定势出现。 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似动现象: 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或动景现象。 记忆: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环节,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 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按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存储时间长短不同,把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种记忆系统。 遗忘: 是对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遗忘曲线表明的规律: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较多,以后逐渐减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遗忘速率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对信息的保持起干扰作用的活动有两类: 前摄干扰(或前摄抑制)和倒摄干扰(或倒摄抑制)。前摄抑制: 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坎农·博德提出的“丘脑情绪理论”: 认为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沙赫特提出的“情绪的三因素学说”: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阿诺德提出了情绪认知评价论。汤姆金斯提出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包括: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智力的水平。 气质: 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典型而又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