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县出土的铜器》文字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彭县出土的铜器》文字版

四川彭县出土的铜器 1960年彭县濛阳镇竹瓦街所出的一批铜器,包括兵器和容器,共二十一件。多为精美的巨器,以其数量及制作言,实为近年来四川出土的一批最重要的青铜器。其报道已见于《文物》1961年11期。 从发现的情况看,这批铜器大概系一窖藏。八件容器和十三件兵器同贮于一陶缸中。缸在筑路时已被挖碎,形状已不能见。自残片观之,高度及直径均当在1米以上,质料为灰褐色粗陶,外布粗绳纹,与广汉中兴公社古遗址①所出的粗灰陶颇为相似,而这一批铜器出土的地点,距该遗址中心地带月亮湾亦不过15公里左右。 我们研究这一批铜器。首先须探索它们的时代;其次既认为系一窖藏,当考察是何时所藏。我们可先从兵器——特別是勾乒——入手,因为可资对比的材料近年来发现得比较多。兵器中,计有勾兵即戈八件,戟一件,矛一件,钺二件,斤一件。 戈八件,按其形式可以分三式。 Ⅰ式(两件)。长援,方内,无胡,一穿,内上有一小圆穿(图一,1、2),此式戈与新繁水观音遗址墓葬中出土的戈②几完全相同,而水观音的墓葬被认为属于殷周之际,是在四川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时期的墓葬。这种戈和晚殷及西周初期的一些戈大体上相似,除阑有上下齿外,一般尚有一长形穿。它们在四川的时代,最晚的可到西周中叶。 Ⅱ式(三件)。援稍变短而后部加宽,因此中部往往有一显著的脊,援后部有一圆孔。阑不再有上下凸出的齿,有的后部作弧形。无胡,两穿。长方形内,中部有一圆穿(图一,3-5)。 这种戈虽然因宽援有穿而可以视为一种蜀式戈,但晚殷和西周初期的墓葬中亦偶有出土,仅形制略有不同而已③。其在四川的时代大概为西周初期以至中期。 Ⅲ式(三件)。援部愈变宽短,中有脊直通于后部之穿,穿有时甚大。无胡,一般为两穿。阑作弧形。方内,有的内上之穿变为一端钝圆、一端尖锐的形状,尖锐的一端距阑甚近。此种特征,对于裝柲是一种进步的演变。因柲将内上之穿掩去一半(尖锐的一端),系戈之绳绕过前后之穿直接着力于柲上,使系着更紧。再则阑为弧形,上下之尖锐处可以嵌入柲内,使裝置更为稳紧。此类戈的援上往往铸有花纹,如此次出土的饕鬢纹戈,其援的后部阑外铸一饕餮纹,援后的圆穿很自然地构成饕鬢的鼻孔,设计颇巧。殷周青铜武器原见有饰饕餮纹者,如《善斋吉金录》、《周金文存》、《邺中片羽》等所收的殷戈(援的后部近阑处)和钺上即有之,但其纹样不及此戈上之匀称和自然(图一,6-8)。 这类戈大致属于西周中叶一直到春秋末或战国初;愈晚者,援上之穿愈变大,援上往往有圆斑,而内上之穿多作两端尖锐之斜长方形。今此两例,尚系属于此式戈的早期形式。此式戈在若干收藏家的图谱中有称之为“戣”或“戵”者。 鸟纹戟(一件)。刺与戈分铸。戈如上述Ⅱ式,内与本上各有一小圆穿,本后沿有二方形穿。援上铸鸟纹,狹长的鸟身与翼构成援脊,鸟首反转回顾,构图精巧。刺作戈援形而中空,中空部分近器长的三分之二。后部收缩成椭圆形短箍,箍的两边各伸出约1厘米长的方形小舌,舌端有凸出的矮脊。大概是便于系绳于柲而免滑脱的。銎亦作椭圆形。刺身铸鸟纹与戈相同,两边不对称,后部一边随鸟首反顾之形而凹入(图二,1)。 刺与戈二者本不知其原来的装置,不过以其上的花纹完全相同。又刺的形状似戈而非戈,似不能单独作为一种兵器,而可能为早期戟上的刺。按中原最初的戟,谓为一种戈、矛混合器,但矛骹形圆,而戈柲的横断面则为卵形的椭圆,二者装置实为不合。戈柲必须作卵形的椭圆者,因戈为勾兵,执柲于手中时必须能凭触觉知道援的方向,以便勾击。矛则为刺兵,执于手中时不必考虑旋转方向,故矜形浑圆。《考工记·庐人》说:“凡兵,勾兵欲无弹,刺兵欲无蜎,是故勾兵椑,刺兵抟。”“椑”即是椭圆,“抟”即是浑圆。所以发现的戈鐏(一般属战国时期)均为扁圆,而矛镦(多处于东周墓葬,西周罕见)则浑圆,这是与戈柲、矛矜的形状相合的。今此刺上的銎作椭圆形,适于裝置于戈柲之顶,故将其与鸟纹戈合而为戟。但实际上是否原来如此,因其为四川出土的唯一的标本,尚不得而知。 矛(一件)。全长达32厘米,叶最宽处约8厘米弱。骹约长9厘米。骹上两边各铸一蜥蜴类爬行动物,两后足踏于骹纽上,两前足攀于骹上,嘴则压于鸟纹的首上,口吐舌。鸟纹背脊凸出,构成矛的中脊。此为四川发观的最大和最精美的铜矛(图二,2)。 从矛的一般形制来说,早期如殷墟出土的矛多巨制。有的骹长儿锋刃部相等,骹端有箍,箍上有双纽,刃作尖叶形而中部有脊。有的叶末向銎端延长,于其末留两小孔,以备系绳。西周的矛出土不多。后期如春秋、战国时的矛形制多小,刃部厚重而骹短,大概都是与戈合装而成戟的。今此矛刃部作尖叶形而长大,骹短而端无箍,论形制既不同于康侯矛,亦与越王矛异④。从其上鸟纹看,与戟大约属于同一时期。 铜钺(两件)。同为一式,形制大而质薄,显然是仪仗之类。刃部作半圆形,中空,刃的后部出V形槽以受楔,尚未形成真正的銎。钺身正中有小孔一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