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化大国向国跨越的战略选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石化大国向国跨越的战略选择

从石化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战略选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研究 《中国化工报》2012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李寿生   历史性跨越: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国   1949年新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几乎是从空白起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8.76万亿元,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石油和化工大国。其中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5.14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美国化学品总产值为8140亿美元,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10245.2亿美元,超过美国2105亿美元。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成为基础完善、门类齐全、大中小企业配套、技术管理水平先进、主要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的战略基础产业。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60多年的发展变化,可以从1950年、1978年和2010年这3个时间点上看出。(见表1、表2) 表1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 1950年 1978年 增长% 2010年 增长% 总产值(亿元) 3.7 758.5 20400.0 87626.6 11452.6 利润(亿元) 1.4 169.7 12021.4 7924.7 4569.8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 30.6 2960.0 11524.9 37563.1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5 21.4 511.4 4587.8 21338.3 外商投资(亿美元) 0 0.1 - 696.1 696000.0 企业数(个) - 8920.0 - 36726 311.7 从业人员(万) - 307.7 - 730 137.2   注:1950年产值按照1970年不变价统计,1978年为当年价工业总产值,2010年为现价工业总产值,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 表2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发展变化情况 名称 1950年 1978年 增长% 2010年 增长% 原油(亿吨) 0.002 1.04 51900.0 2.03 95.2 天然气(亿立方米) 0.07 137.3 196042.9 944.8 588.1 硫酸(万吨) 6.9 661.0 9479.7 7060.1 968.1 烧碱(万吨) 2.3 164.0 7030.4 2086.7 1172.4 纯碱(万吨) 16.0 132.9 730.6 2029.3 1426.9 化肥(万吨) 1.5 869.3 57853.3 6619.8 661.5 氮肥(万吨) 1.5 763.9 50826.7 4521.1 491.8 磷肥(万吨) 0 103.3 - 1701.4 1547.0 农药(万吨) 0.1 53.3 53200.0 234.2 339.4 合成树脂(万吨) 0.1 67.9 67800.0 4360.9 6322.5 轮胎(万条) 7.0 939.0 13314.3 77634.4 8167.8   特色性差异: 需求巨大但资源环境制约明显   虽然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跨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不是一个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强国,与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性大国,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着阶段性的现实矛盾是,国内需求巨大和资源环境制约明显。   从国内需求看,一方面是越来越健全的工业体系的需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基础完善、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也都获得了快速发展。轻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对包括基础原材料在内的自身配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工业自身配套能力,是一个大国、特别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是日益提高的广大消费者的需求。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6977元,仅相当于同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30%,与1997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落后13年。一个占人口近55%的群体消费水平大大低于另外45%群体的水平,这一巨大差别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需求。2009年我国新增人口672万人,如按2008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计算(8181元/人),一年就可扩大消费需求551亿元。   据统计资料,1978年至2009年,我国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始终在90%以上。2005年至2009年,我国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5%、7.5%、8.8%、7.7%和3.9%,投资率从41.6%上升到47.5%,消费率则从52.9%下降到48.6%。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城乡和地区差别扩大,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没有得到根本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