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
第十九节 《荀子》 一、荀子的生平和《荀子》的编定 荀况字卿,又称孙卿,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十五岁时,到齐国稷下游学,齐襄王时,成为稷下先生中最有声望的人物。他曾到过秦、赵两国,但其主张都未被采纳;后来去楚,楚相秦申君任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他也被废弃,从此一直家居兰陵,以著述终其一生。 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荀子》一书共有三十二篇,是汉代刘向编定的,原称为《孙卿书》、或《孙卿子》。一般认为,书中前二十六篇为荀卿自著,《大略》以下的六篇是门人纂辑的荀子语录。 二、荀子的思想 他站在儒家学派的立场上,其思想有一些新的特点。在政治上,荀子既尊崇礼义,又提倡法制。荀子与孟子的真正分歧在于他的性恶论。他特别强调通过学习,接受礼义教化,以成为“积善成德”的君子和圣人。在这一点上,他又与孟子殊途同归。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天道有其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和道德而改变,同时,天也不能干预人事,治乱祸福的原因全在于人的自身行为。他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并且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还有一些重要的文艺见解,强调一切言论都应以礼义为准,以圣王来师,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为后代“明道”、“宗经”、“征圣”的文学观开了先声。他肯定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量,同时他又大力提倡雅声,其观点对儒家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三、《荀子》的写作特点 《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每篇有一个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篇中围绕中心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论证之周详,条理之明晰,都是前所未有的。 例如《劝学》篇,一开始便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接着又分段论述学习的正确态度、学习的具体内容、步骤、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归结到学习应持久专一,以达到全而粹的最高境界。每一段内部又围绕一个分论点条理分明地展开论述。 荀子还发展了驳论文体。他常常在文中先列举一个反面论点,然后旁征博引,反复辩驳,最后标明自己的正面观点。像这样严谨周密的驳论文章,在荀子之前还没有出现过。 《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淳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其文风平易朴实,亲切自然。荀子也善于运用比喻阐明道理,他喜欢对同一样象反复譬喻。荀子重视修辞,其作品辞藻繁富,句式整齐而多变。 例如《劝学》中这段话: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巧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总之,荀子的文章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从而标志着我国古代论说文走向了成熟。 四、《成相》和《赋》篇 《荀子》书中还有两篇韵文——《成相》和《赋》篇,它们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纯文学作品。《成相》共有五十六节,每节采用三、三、七、四、七的句式,除第四句外,每句都押韵。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 《赋》篇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有十篇作品,现在仅存《礼》、《知》、《云》、《蚕》、《箴》五篇,后面还附《佹诗》两篇、《小歌》一篇。这几篇赋用隐语的方式,假托君臣问答,铺陈描写了不同的事物,文句以四言为主,间节杂散体。 例如《箴》: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家。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横。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始生巨,其成功者小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雅?头銛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么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 庄子主张通过“坐忘”、“心斋”等方式,在内心保持虚静的基础上逐渐忘礼乐、忘仁义、忘天下、忘万物,直至堕肢体,黜聪明,忘怀自身的存在,最终达到一种与大道冥合,与宇宙同在的境界。 这种境界实际上只是庄子所追求的一种精神自由,它缥缈虚无,却又奇幻多彩。 庄子的人生态度中有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成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批判意义,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文人。但庄子为了保全个人的生命和自由,主张完全放弃社会责任,放弃一切人为的努力,对一切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又是非常消极的。 第十八节 《庄子》的艺术成就 一、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庄子》是一种诗化的哲学,或者简直可以称之为哲理的诗。 1、《庄子》一书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浓郁的抒情性。 《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真空炉专用热电偶及其选择.pdf
- NITON XL3t(美国力通-矿石元素分析仪)用户手册-中文.doc
- 时尚艺术明星们的时尚艺术作品展览.pptx
- 兰博基尼-Gallardo 盖拉多 产品用户手册 - 车主手册 -Gallardo Coupe-Gallardo Coupe LP560-4-GallardoCoupèLP560-4用户手册.pdf
- 公共服务领域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研究-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docx
- 2024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考试题库.docx
- 2024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 2025国企中层干部竞聘考试题库.docx VIP
- 超声骨刀机啄木鸟.pptx
- 冲床操作说明书.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