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应用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应用
【摘 要】文章着眼于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现状和分析。从对环境心理学中的私密性一角度,揭示了公共环境中人们的不同需要,分析了景观环境中私密空间形成的方式,以及在公共环境中的必要性和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返回人类对环境需要的本身,重视人的心理效应,使设计在有限的空间中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
【关键词】景观;私密性;环境心理
The Application of Privacy Space in Landscape Environment
Liu Meng-yuan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Abstract】The article focu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 and revealed different needs of people in the public environment from the poi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t analyzed some problems which are necessary and existed currently in the publ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ways which is developed in the private space of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It pointed out that designers should return deliberately to mankinds needs of their environment and analyze peoples psychological effects in order to make the designs meet the human needs better in the limited space.
【Key words】Landscape;Privacy;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引言
今天环境艺术学的分支越来越多,许多边缘学科也给建筑学带来了一系列改革人类的进化,使人的动机和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变化。在工业革命的硕果下,现代主义建筑盛行,在现代主义建筑师完美平面的构图下,空间的真正使用者却被遗忘。随着经济高度发达后个人价值的提升,人类对于空间的需要,空间存在的意义才渐渐被提到一定高度上来。
1. 情感空间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人的第一需要与生命活动相联系,而人的第二需要与社会活动、精神生活相联系,属于高级需要。
遥远的古代,成功的空间营造早就利用了人对空间的情感因素。中世纪教廷和耶酥教会为了掀起宗教的狂热,曾竭力倡导过使用拉丁十字式的教堂形制,就是为了造成一种非现实的幻境尽一切建筑上的可能去捕捉人的虔诚心和摧毁人的自控力。高级心理需要早被作为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
2. 私密空间的性质和讨论范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环境心理学开始成熟起来,对于“私密性”也有一些不同的阐述。
2.1 私密性的定义。一般人认为私密性是对于自身信息、内心想法等的一个封闭的状态。具有影响力的是Altman(1975)提出私密性就是“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重点在于有选择的控制,是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支配所处环境。因此,私密性不是一种状况,而是“控制交往、有所选择以及达到预期目的的交往的能力。”
2.1.1 私密性的特点:界限调整:既然人是通过调节和社会的交往来获得私密性,那它就是能动的过程,有更多或更少的接触,和社会交流的合适度。因此,它不是消极的远离、封闭,而是积极主动的选择。换言之,是指人对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支配权。
相对性:与“私密性”相对的另一面应该是“公共性”,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渐变。其中包括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同时它们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具有不确定性。
2.1.2 与私密性有紧密关联的3个要素。
拥挤、个人空间和领域性是与私密性有关的三个要素。(如图2)
拥挤:指的是实际的私密性少于所期望的。领域性:领域性便是人的生物特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只有外部空间先具有了领域性,它才能有私密性可言。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同领域性一样是用来获得私密空间的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