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遥感估算模型研究——以南京仙林为例.pdf

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遥感估算模型研究——以南京仙林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面监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重点城市试点发布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监测信息是该工 程的一个里程碑;但有限的地面监测数据还不足以反映大范围的大气颗粒物空间 分布特征。使用卫星遥感方式,能够大范围、长期、实时进行对地观测,弥补地 面监测基站建设不足所造成空间断层及信息缺口,这为细颗粒物的监测提供了另 一种思路。 大气气溶胶是由大气介质和混合于其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所组成的体系 HJ。按照这一定义,大气颗粒物以空气为载体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即为大气气溶胶, 大气颗粒物包含在大气气溶胶当中,理论上二者的某些理化特性应具备一定的相 关性,这是通过气溶胶研究大气颗粒物的理论基础。最常用于表征气溶胶属性的 定量数据是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气底面到大气顶层的垂直气柱内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积分,被广泛用于描述气溶胶 对光的衰减作用。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Spectroradiometer, MODIS)覆盖了从紫外线到红外线范围内的36个不同波段,同时具有广阔的覆 盖空间和每日两次的重访频率,是目前对地遥感观测研究中常用的卫星传感器之 一。MODIS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产品,能够反应气溶胶 的光学特性和时空趋势变化,产品可靠性也已经被各国科研人员用不同方法验证 垆J,在大气遥感观测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南京市仙林地区为例,利用NASA提供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 据,结合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公布的仙林大气质量监测站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数 据,分析、建立气溶胶光学厚度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细颗粒物 质量浓度的遥感估算模型,为细颗粒物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和典型 案例,促进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 1.2研究进展 1.2.1大气颗粒物的地面监测研究进展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 织对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的评价,每年有超过二百万的过早死亡归因于城市 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其中一半以上的疾病负担由发展中国家承担【6】。在美国国 家环境保护局定量评价的与大气PM25污染有关的健康效应中,由死亡引起的经 多,对人类呼吸系统的穿透力更强,更难于被呼吸道的粘膜所吸附并经由咳嗽等 过程排出体外;且随着粒径的变小,PM25在空气中的存留时问也随之增加,对 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大。 绪论 1997年美国率先将PM2_5列为空气质量检测的监测指标之一,其后国际上主 要发达国家均已制定PM2.5相关标准。我国研究人员也逐步开始进行大气颗粒物 的研究工作。王玮等对1988年至1996年中国多个城市的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 浓度、酸度、酸化缓冲能力、元素浓度和来源进行了采集和分析,但调查和研究 结果还比较少,数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系统性较差,不能全面反映颗粒物污染的 整体状况【8J。2001年,黄鹂鸣等对在南京市的五个典型城市功能区(交通干道、 居民区、商贸区、化工区和风景区)对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 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在PMlo当中占据的比重大约在68嘣91。张新玲等对 南京市2002年1月至2月可吸入颗粒物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993年 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南京市PMlo浓度显著增加,而且可吸入颗粒物中 的细颗粒物占有很高的比例【l…。宋宇等对北京市1999至2000年空气污染物的 消光系数和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发现颗粒物的散射消 光作用在北京市能见度下降的成因当中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细颗粒物的贡献是主 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原因做了分析【l21。芮冬梅等在2008年采用化学质量 平衡模型,解析了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指出扬尘等开放源类是南京 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首要因素【l31。张予燕等对南京市大气中的PM2.5的监测和 分析结果表明细颗粒物并不仅是由局地污染源产生所影响,而是地区整体的混合 和输送过程的体现【l4|。魏玉香等对2007年南京市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月季变 5|。 化、日变化特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