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乡土教材对本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以贵州省榕江县乡土教材为例 -毕业论文.doc

中国近代乡土教材对本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以贵州省榕江县乡土教材为例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乡土教材对本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以贵州省榕江县乡土教材为例 -毕业论文

【标题】中国近代乡土教材对本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以贵州省榕江县乡土教材为例 【作者】李 霞 【关键词】乡土教材?本土知识?保护?传承 【指导老师】李 良 品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自19世纪开始,“乡土”这个概念在欧美和日本的教育和文学范畴中,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中国的读书人,也在这个时候在官方的倡导下,运用了“乡土”这个观念,并且一直影响到他们后来教育和文学发展的路子,至20世纪后期“乡土文学”更成为文学研究者专门的课题。[1]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实行新的近代学制。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学务纲要》中要求在编写教科书之前,“应令京外各学堂,择各科学教员之学望素著者,中学用中国教员,西学用外国教员,查照现定各学堂年限钟点,此书共应若干日讲毕,卷叶应须若干,所讲之事,孰详孰略,孰先孰后,编成目录一册,限三月内编成。由学务大臣审定,颁发各省,令京外编译局分认何门何种,按照目录,迅速编辑。书成后,咨送学务大臣审定,颁行各省,择其尤精善者用之。盖视此学堂之程度,以为教科书之浅深;又视此学堂之年限,以为教科书之多少。……其后则各教员按颁发之书以分节目,则各学堂皆无歧出,亦无参差矣。”[2]1905年,京师编书局监督黄绍箕按照癸卯学制的要求编订并由学部下发了《乡土志例目》(以下简称《例目》),作为全国编纂乡土教材的指导方案。[3]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全国各府、州、县、乡政府及所在地的小学教员或士绅,按《例目》编写教材,乡土志(乡土教材)从此诞生。[4]乡土教材是和本乡本土乡土知识有着密切关系的教材形式,主要指国家统编教材以外的所有教材。它是各地在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范围内,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而乡土教材是地方志的一种,指清末至民国各地编修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在当今大力推行校本教材之时,探讨乡土教材对本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使青少年对教材知识更易接受、更易理解、更觉亲切、更感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操,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一、乡土教材与本土知识 (一)乡土教材的涵义 与我国地方志的其他类别相比,乡土教材是比较特殊的志书种类。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重新制定了学制,并屡加修改,但对乡土教育工作始终很重视。1914年,教育部曾催促各县编纂乡土志或乡土教科书;1916年,教育部规定“教授地理宜先注意于乡土之观察,以引起儿童之兴味及其爱乡思想”;1933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小学法》,第九条规定小学教科书应注重各地方乡土教材;1937年,教育部又颁布训令,“二年制短期小学教材应采用部编课本为原则,各地方为适应需要起见,得酌量编订乡土补充教材,[5]1938年4月,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订《战时各级教育实施纲要》,规定应注重各地方乡土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体例、名称之间的区别才逐步弱化。 顾名思义,乡土教材是和本乡本土关系密切的教材形式,主要指国家统编教材以外的所有教材。它是各地在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范围内,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其内容往往涵盖当地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丰富物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情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等。具有本土性、生活性、多样性、灵活性、丰富性等特点。《乡土志例目》对所谓“乡土”观念的界定,与传统方志表达的“方域”观念一脉相承。首先,究竟什么是“乡土”?其答案是“乡土凡分为四,曰府自治之地,曰直隶州自治之地,曰州曰县。”这样的划分和传统方志按国家行政划分而分为省府州县等志,并无差别。其次,该例目列举的乡土志应有的条目包括“历史”、“政绩”、“兵事”、“耆旧”、“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道路”、“物产”、“商务”等十多种条目。这份《乡土志例目》的引言称:小学堂要实行乡土教育,“必由府厅州县各撰乡土志,然后可以授课”,恐“海内甚广,守令至多,言人人殊,虑或庞杂用,是拟撰例目,以为程式,守令虽事繁,但能征本地读书能文者二三人,按月考查,依例编撰,不过数月,即可成书。”待各处乡土志辑稿送到时,便“由局员删润画一,呈请学务大臣审定,通行各省小学堂授课”。?[6]?(P218-223)乡土志是清末及民国时期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当时我国出现的小学乡土教材。它们有的以“乡土志”命名,有的以“乡土教科书”命名,有的以“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命名。以乡土志作为书名,较早出现的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吉林《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黑龙江《宁古塔地方乡土志》、《阿勒楚喀乡土志》,但它们只是应当时纂修省志的需要,收集整理并向上呈报的材料,属于普通的地方志,与后来大量出现并作为小学教材的乡土志有本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