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王慕英.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的区位选择王慕英

农业的区位选择 * 答案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生长期长等 交通运输 技术装备等 农业的区位选择 必修② 第三章第1讲 * * 1.农业区位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含义: 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1.农业区位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实质: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深化探究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深化探究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深化探究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桑基鱼塘 横断山区景观 (2013?海南地理)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2~3题。 2.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试题调研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 A B 1.总体评价法 反思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右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反思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 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 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 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 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 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反思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技术 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 交通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市场 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土壤 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 地形 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 水源 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热量 典型农业(农作物) 主导 因素 反思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发展分析法 2.实质: 基础梳理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特征: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1.形成: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城市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放牧地 放牧地 放牧地 休耕地 休耕地 休耕地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基础梳理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4.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基础梳理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4.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家庭农场,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机械化水平高 经营方式 耕作业与畜牧业结合(小麦—牧羊) 生产结构 主要特征 市场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 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自然条件 形成条件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政府鼓励扶持 政策 科技水平高,牧草或畜种优良 科技 机械化水平高 机械化 面向国际市场 市场 交通发达、便利 交通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