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水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docVIP

美丽中国水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丽中国水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

美丽中国水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   [摘 要]本文根据作者在2014年中国水利部科技委全体会议上的主旨报告整理而成。文章针对当前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和治水理念及方法的误区,提出通过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作者通过多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工程设计实践案例,对包括水生态基础设施空间边界(水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水生态基础设施的构建技术等展开讨论和验证,阐明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际的效果。文章指出,通过水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可以为城市及居民提供可持续的、全面的生态系统服务,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灰色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和高维护成本以及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弊端。建设水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进行革命,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在体制上打破边界。   [关键词]美丽中国;水生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水生态红线;水利部科技委   [中图分类号]TU983;X3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1-0005-14   [作者简介]俞孔坚(1963―),男,浙江金华人,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主要从事城市和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学研究。(北京 100086)   Abstract: This article was collected from a keynote speech, which was reported by the author on the 2014 Congres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of The Chinas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report proposed that aquat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hould be resolved by establishing the aquatic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iming at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aquatic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erroneous zones of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water control. Multiple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building aquatic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which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the actual effect of building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o give up the conventional single-minded grey 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and to take the ecological solutions are, however, innovation processes that require revolutionary thinking, breakthrough from the current systems of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codes.   Key words: Wild China; aquatic-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hydraulic engineering; baseline of aquatic ec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of The Chinas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一、引言   这里要探讨的问题,是关于如何科学、系统地对待水的问题,是生态治水的问题。多年来,这个问题在水利界已经得到部分前辈学者的注意,他们的声音虽然没能成为水利系统的主旋律,却如春天晨起的鸟鸣,呼唤着充满希望的一天。最值得关注的呼声来自刘树坤、董哲仁、汪恕诚等人①。而这次学术报告,则是从一个规划师的角度,基于多年来在水生态规划设计方面的实践,来谈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水问题的综合征与解决之道的单一性,是导致中国系统性水危机的根本所在。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非常严重②,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水、城市内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生栖息地丧失、城市滨水区利用等。在许多地方,这些问题是灾难性的,惨不忍睹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