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育秧基质与土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光合生理影响
育秧基质与土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光合生理影响
摘要:为研究育秧基质与土不同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100%基质、75%基质+25%土壤、50%基质+50%土壤、25%基质+75%土壤、100%土壤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秧苗素质,并从生理角度和光合作用层面进行了秧苗健壮程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5%基质+25%土壤处理秧苗素质最佳,其成秧率、叶龄、叶宽、株高、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秧苗综合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功能也表现为75%基质+25%土壤处理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育秧基质;秧苗素质;光合作用;水稻
中图分类号: S511.06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057-03[HS)][HT9.SS]
收稿日期:2017-03-2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20B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503122);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项目(编号:4911406)。
作者简介:陈虞雯(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E-mail:cyw0331@163.com。
通信作者:丁艳锋,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研究。E-mail:dingyf@。
[ZK)]
近年来,以全程机械化和秸秆全量还田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水稻育秧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既要培育壮秧,又要符合插秧机的作业标准。在此背景下,基质育秧和营养土育秧得到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有较多报道[1-6]。但实际生产中,基质育秧的秧块盘根力差、根系黏附物轻等会导致栽插过程中秧苗机械损伤大、栽后易漂浮、返青活棵慢,而营养土育秧取土困难、运输不便以及机械作业负荷大等缺点限制了其规模化工厂化育秧的推广[7]。基质与土配比育秧可以有效缓解上述机插过程遇到的问题,但围绕基质与土配比育秧方面的研究较少[8-9]。鉴于此,本研究进行了基质与土配比育秧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配比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从生理角度和光合作用层面进行了秧苗健壮程度分析,旨在探明培育机插标准壮秧的合适的基质与土配比比例,完善机插技术,为水稻育秧机械化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盐稻12,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供试土壤为常规黏性土壤,取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良种繁育大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容重1.15 g/cm3、总孔隙度54.6%、pH值7.24、有机质含量24.1 g/kg、总氮含量 0.76 g/kg、[JP2]总磷含量1.00 g/kg、总钾含量17.9 g/kg、速效磷含量38.7 mg/kg、速效钾含量158 mg/kg。供试育秧基质取自江苏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创新团队生产基地,其容重为0.36 g/cm3、总孔隙度63.2%、pH值7.04、有机质含量 215 g/kg、总氮含量2.78 g/kg、总磷含量1.43 g/kg、总钾含量11.5 g/kg、速效磷含量27.1 mg/kg、速效钾含量492 mg/kg。[JP]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I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进行,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盆钵长 25 cm、宽18 cm、高6.5 cm,每盆装育秧床土总风干质量 1 kg,预留少许介质用于盖籽,其余部分充分湿润后播种100粒事先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放入QHX-400B5Ⅲ人工气候箱内培养。培养条件为白天14 h,温度27 ℃,相对湿度85%;黑暗10 h,温度20 ℃,相对湿度90%。试验期间,每天浇水1次,使其表层湿润。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1)100%基质(T1);(2)75%基质+25%土壤(T2);(3)50%基质+50%土壤(T3);(4)25%基质+75%土壤(T4);(5)100%土壤(T5)。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15盆。
1.3测定指标及方法
于播种后35 d统计百株成秧率,分别取20个单株测量株高、叶龄、叶宽、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并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蒽酮比色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根系活力(TTC法)。用便携式叶[LM]绿素计SPAD-502测定叶片SPAD值,用便携式光合仪 LI-6400XT 测定秧苗倒2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
1.4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0)软件进行试验数据汇总、作图,采用SPSS for windows(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