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著名医家吴佩衡临床运用伤寒经方治病特点
著名医家吴佩衡临床运用伤寒经方治病特点
【摘要】吴佩衡先生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毕生心血奉献于中医事业。他对仲景《伤寒杂病论》有深入的研究和造诣,深得仲景医理、方术要旨,临证善于运用伤寒经方并且根据个人经验活用经方,收效显著。
【关键词】 吴佩衡 经方 特点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32-02
1 吴佩衡先生简介
吴佩衡(1886~1971),名钟权,四川会理人。出身农耕家庭,世代务农。1921年吴佩衡至滇行医,被尊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医事业,倍受中医界同仁和广大群众的爱戴。1930年,吴佩衡先生代表云南中医界应邀赴沪出席全国神州中医总会,抗议汪精卫取缔中医的反动条例。1945年,创办《国医周刊》促进中医学术交流,1948~1950年间创立了云南第一所中医学校云南省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任校长并兼教师之职;解放后,先后任云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云南省中医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云南中医分会副会长、《云南医药杂志》编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云南省政协常委等职[1]。主要著作有《中医病理学》、《伤寒论条解》、《伤寒论新注》、《伤寒与瘟疫之分辨》、《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问题》、《麻疹发微》、《吴佩衡医案》、《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古今谈》、《医药简述》等[2]。
吴佩衡先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临床工作长达60余年。18岁时,师从当地名医彭恩溥先生,20岁左右曾听学于火神派真传弟子卢铸之先生的“扶阳医坛”,其后深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著作[3]。吴佩衡先生积极促进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中医事业的发展,汲取中医各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对仲景《伤寒杂病论》有深入的研究和造诣,强调辨证论治是治疗的准则,在六经辨证的学术思想指导下辨证用药,临证往往收效显著。
2 善用经方
在外感疾病的治疗中,吴佩衡先生首先注重表证的及时处理,强调表证贵在早治、急治,以免导致病邪传变入里,伤寒表证初起时,能切实把握“太阳”一关,采用麻黄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剂施治,往往一汗而解。同时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感受外邪的轻重,在方剂配伍和剂量增减上灵活把握,权衡变通,使之能多发汗、少发汗、微微出汗、不令汗出或反收虚汗,均能奏效而不伤正气[4]。在阳虚阴寒证的治疗中,推崇《伤寒论》“温扶阳气”的治疗方法,主张应该抓住温助先天心肾阳气这一重要环节,宜温不宜补,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多采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白通汤等温阳扶阳之剂,同时对附子多有研究,在临床运用方面常将附子配入辛温发散剂、补气剂或补血剂,不仅能使人体“阳虚”、“阴寒”病证得以恢复,而且在治疗沉寒痼疾或危急重证时,尤能显出卓越的治疗作用[5]。
病案一:桂枝汤治疗小儿急惊风:柯某长子,年一岁半,住云南省昆明市原铁道分局,1922年阴历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来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营卫未充,脏腑柔嫩,不耐风寒,以致猝然抽搐而成急惊风证,此为太阳肌表之证,以桂枝汤主之,药用桂枝尖10g,杭芍10g,甘草6g,生姜10g,小枣7枚,入粳米一小撮同煎,嘱服后温覆而卧,使得微汗,一剂尽,即熟寐,汗出热退,次日霍然[5]。
病案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春温病表寒里热证:曾某,20岁,男,住四川省会理县南街,于1920年2月患春温病三日,脉来浮数,发热微恶寒,头痛体痛,面垢,唇赤而焦,舌苔白而燥,尖绛,渴喜冷饮,小便短赤,此系春温病邪热内壅,外有表邪闭束,遂成表寒里饮之证,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药用:麻黄12g,生石膏30g(碎,布包),杏仁10g,甘草6g,服一剂后,俄而汗出淋漓,脉静身凉,霍然而愈[5]。
3 活用经方
吴老在钻研《伤寒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对不少方药见解独到,多有发挥,同时十分重视结合云南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尊古不泥,独有创新。吴佩衡先生在《中药十大“主帅”》一文中说到:“针对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加减化裁,即可以东挡西杀,南征北剿,而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效。[5]”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证的主方。方中附子温经扶阳,麻黄发汗开表,细辛辛温走窜,以搜少阴经之寒。经临床实践总结,他扩大了此方的应用范围,使之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如头风、偏头痛、鼻渊、咽痛、目赤肿痛、牙龈肿痛、风湿关节炎、妇人乳痈初起以及小儿麻疹透发不畅等证属虚寒证者,用此方治疗收效显著。他曾说:“身体不好,素禀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案:ABB[a]-J-8ABB机器人高级编程.docx VIP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pptx
- 优秀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分享.pptx VIP
- JGJT117-2019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标准.docx VIP
- 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初三调研(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PDF】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pdf VIP
- 电机基础知识入门 [(日)井出万盛 著] 2012年_部分10.pdf VIP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件(共27张PPT)讲解.ppt VIP
- 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docx VIP
- 丹江口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构建实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