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系十七 劳模寄语新农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姓心系十七 劳模寄语新农村

PAGE PAGE 6 百姓心系十七大 劳模寄语新农村 2007年 2008年 提起小杨屯村的发展变化,几乎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这里有太多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足迹与背影。他们的身后写着无数的辛酸与悲苦故事,这里的百姓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人定胜天,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了一个全国瞩目的新农村。 小杨屯地处聊城市东部,官氏河、普及沟的三角地带。过去的小杨屯,自然条件非常差。因为地处当地十二连洼的洼底,是远近有名的红土涝洼地。“雨天水汪汪,旱天硬梆梆,晴天一块铜,雨后一泡脓,地多不打粮,年年闹灾荒,拼命干一年,一顿吃个光。”是当时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而经过历经半个世纪的精心治理,如今的小杨屯已由昔日出了名的逃荒要饭村发展成了一个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6000多万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8000元,2005年突破一万。小杨屯村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1996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荣誉称号,2002年被中央命名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该村视察指导工作。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时任中共山东省省委书记的姜春云先生到小杨官屯视察时,称赞小杨屯是“鲁西北的一颗明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提到小杨屯这些可喜可贺的新成就,人们不会忘记那位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而又誉满全国的老书记——张国忠。张国忠老人今年已有82岁高龄了。在村支部书记岗位已经连续工作了近60年,是全国唯一的一位年龄最长,任龄最长的老书记了。几十年来,张爷爷一直以“吃亏”律己,以实干兴业,以和谐立村,成为农村支部书记的楷模。张爷爷牢记誓言,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拔穷根,栽富苗,几经挫折,矢志不渝。在红土涝洼地里闯出了一条靠勤劳致富,靠科技致富,靠产业化致富的路子。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誉。1989年7月张爷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模”荣誉称号,1997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曾当选中共十一大、十四大、十五大党代表,山东省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人大代表。 心中怀着几分崇敬与期盼,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我们的队员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了,于是我们一块来到了张劳模家的大院。走近客厅,我们还没有见到老人,满满一墙的荣誉证书以及老人3次参加党代会的合影以及和吴官正、张高丽、张全景、陈建国、李振、赵志浩、李春廷、姜大明、韩喜凯、郭兆信等等中央、省、市领导的合影照片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告诉了我们这位老人一生的辉煌与伟大。 年迈的老人由于身体不适,正在打着点滴。可当他知道我们的来意,张爷爷十分高兴并毅然坚持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老人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伟岸的身躯,严肃地面庞、领导的派头。他只是一个朴实慈祥的老爷爷,有着温暖而和蔼的微笑,粗糙而厚实的大手,交谈中也没有过多华丽空虚的辞藻,有的只是一位老农民诚恳淳朴的话语,却句句经典,字字中肯,十分精辟。围绕在老人的身边,亲切与感动始终在我们的内心涌动。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张爷爷自任职以来,带领全村群众埋头苦干,大家竭尽全力改变了小杨屯的落后面貌。特别是国家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号召以后,他又制定出小杨屯新农村建设的“十化”目标,即精神文明化;干部服务化;农民知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科学化;住房标准化;信息高速化;道路硬面化;街道照明化;贸工农一体化。老人还指出,只有培养具备“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式农民,才能走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有了明确的建设方向,全村的百姓更是干劲十足,大家开沟挖渠、修建新路,同时还发展多种经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从实际出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通过对农作物进行多类型、多品种、多形式的间作、混作、轮作,创造了一年“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十几种农作物的立体种植模式多次实现了经济的大飞跃。之后,小杨屯又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支部“一班人”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农业,发展养殖业,搞好深加工。目前整个村形成了规模经济,鸭子存栏量260多万只,年出栏可达1200万只,鸭业集团形成了全市的龙头企业。 而当我们提及刚刚结束的十七大时,张爷爷更是乐呵呵的讲道“国家有这样的好政策我们当干部的打心眼里拥护,我们一定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而村里的群众对于十七大也并不陌生,当我们把手中的宣传单发给他们时,他们很认真地阅读着,讨论着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农业政策。看着小杨屯村村民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里的欣欣向荣。当张爷爷谈起小杨屯将来的发展前景时更是信心百倍,他坚信小杨屯的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