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及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学提示 1、“一五”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2、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哪些正确的探索和失误的探索?失误的根源是什么?造成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的原因有哪些? 3、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出现了哪两次调整? 4、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难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与教训。 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马克思 1949~1956年 过渡时期 1949~1952年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1953~1956年 一化三改造 1956~1966年 探索时期 1966~1976年 文革时期 1976年至今 新时期 1976~1978年 徘徊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49~1953年 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953~20C80Y 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1992年十四大后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 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时间 工农业生产总值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在曲折中发展  “一五”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在地理分布上 有何特点?为什么? 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 想一想:农村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农经济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 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棒子玉米搭彩门, 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员高王哈哈笑, 这是俺社幸福门。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看,卫星田的稻子长得多么丰满,16岁的女孩坐在稻穗上,也掉不下来。”这是大跃进时期一张名为《稻穗上的姑娘》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这块“卫星”田号称“亩产四万三千斤”。后来,稻穗上的姑娘回忆说:“那年,队长带着我们连夜突击,从附近将33亩即将成熟的稻连根拔起,移栽到卫星田里。几十万棵稻穗一夜间移栽到一丘田里,丝风不透。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圆竹,穿插中间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来记者照了相。”   1958年8月在河北视察时,毛泽东来到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泽东很高兴地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8月5日,当张国忠在全县作《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时,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 * *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