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十一讲_批判学派-媒介研究.ppt

《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十一讲_批判学派-媒介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 中国传媒大学精品课程 第十一讲 批判学派-媒介研究 I 总论 II 文本 III 机制 IV 受众 I 总论 一、欧美传播/媒介研究的差异 “媒介研究” vs. “传播学” (Media Studies) (Communication Science) 传播学 媒介研究 地位 传统学派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发展起来,后来被作为传统学派的对立面 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 价值观 行政管理学派 对现存的传播制度、传播文化进行批判,寻找社会公众可能的抗争方式 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 方法论 经验学派/实证学派 注重定性研究,使用哲学的思辨方法和符号学、人类学的方法,在宏观研究领域提出了更深刻的思想 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 目的的差异: 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实用性明显;批判学派志在对现存的传播状况进行批判,促进社会变化。 焦点的差异: 传统学派的焦点放在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上,而批判学派更关注宏观的传播体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 方法的差异: 传统学派主要采用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出发,注重思辩、理论、宏观。 二、批判学派的思想源头 1、西方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意识形态的概念; 阶级斗争的观点。 (2)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是人对于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想象。人是意识形态的人。意识形态通过“召唤”使人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 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是国家暴力机器,而教会、学校、政党、媒体等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暴力机器的镇压和意识形态的诱导共同构成了国家权力。 (3)葛兰西 霸权(hegemony,或译为领导权) 霸权不是意识形态,它不是阶级意念的简单再现,也不能由统治阶级强加,而是由大众传媒等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宣传、广告活动,把支配阶级的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目的是制造“社会同意”。 (4)伊格尔顿 “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若不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反映并使人确信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把握这些阶级的经验中某些至关重要的主题并加以改造,是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 2、法兰克福学派 1923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成立。 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等。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宏观的广泛的批判性研究。 1934年迁往美国。 1949年回到法兰克福。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vs.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 (1)阿多诺 文化工业千篇一律的产品容纳了包装后的意识形态,造成文艺作品的标准化、模式化和简单化,也带来文化消费的物化。 (2)马尔库塞: 文化工业抹煞了文化的鲜明个性,抹煞了“否定的理性”,造成人们的虚假需要,把他们禁锢成“单向度的人”。 (3)本雅明: 艺术的“机械复制”。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艺术的可复制性和贴近性,造成神秘感和韵味的消失。 (4) (当代)哈贝马斯: “沟通理性”和“公共领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公共领域遭到了政治领域和商品经济领域的双重侵蚀。 三、批判学派的主要路数 1、政治经济学派 强调从经济基础出发分析社会和传播现状。 四个核心: 历史、社会整体、道德哲学、实践 (1)美国:赫伯特·席勒 1969年,《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 “文化帝国主义” (2)加拿大:达拉斯·斯密塞 传播业的主要商品是受众。 (3)英国:戈尔丁和默多克 大众传播的垄断。 公共商品变为私有商品。 (4)法国:阿芒·马特拉 《国际传播与文化霸权》,2001,中央编译。 以商品原则为唯一驱动力的全球化演进与人权、公民权的维护和捍卫是相左的; 传播是民族空间的结构手段,也应对民族中心主义观念保持足够的理论警惕。 2、文化研究学派 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为核心,主要观点: 大众传播生产了大众文化,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反映了斗争之下形成的权力关系;由于符号的多义性以及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能对文本做出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等不同的阅读。 分析的关键问题:阶级、性别、种族 方法:文本分析和民族志 (1)斯图亚特·霍尔 《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 受众的三种态度: 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 (2)大卫·莫利 《举国上下的观众》 由于文化条件分配的不平等,受众使用的话语方式影响其电视文本的解读过程。 (3)洪美恩 《解读达拉斯》 受众从文本中获得快感。大众意识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