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九 四牡
“豈不懷歸,王事靡[1]盬[2],我心傷悲。……不遑[3]將[4]父。……不遑將母”;《傳》:“思歸者,私恩也;靡盬者,公義也;傷悲者,情思也”;《箋》:“無私恩,非孝子也;無公義,非忠臣也。”按《采薇》之“王事靡盬”,僅感“靡室靡家”,此詩“懷歸”乃為養親,故有“孝子”之說。王符《潛夫論·愛日》篇說此詩亦雲:“在古得閒暇而得行孝,今迫促不得養也。”後世小說、院本[5]所寫“忠孝不能兩全”,意發於此。《毛詩》中祇一見,《韓詩》則屢見,且加厲而為悲劇性之進退維谷(tragic dilemma),生死以之。黑格爾謂“倫理本質(die sittliche Sub-stanz)彼此鑿枘[6](Kollision),構成悲劇,亦舉家恩(die Familienlie-be)與國事(das Staatsleben)不容兼顧為例①。①Aesthetik,Aufbau Verlag·1270一1·《韓詩外傳》卷一有楚白公之難,有仕之善[7]者,辭其母將死君一節;卷二記楚昭王使石奢為理[8],道有殺人者,追之則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刎頸而死;卷六記田常弑簡公,“石他曰:……‘舍君以全親,非忠也,舍親以死君之事,非孝也。……嗚呼!生亂世不得正行,劫[9]乎暴人[10],不得全義,悲夫!’乃進盟以免父母,退伏劍以死其君”;卷八:“可於君不可於父,孝子勿為也,可於父不可於君,君子亦勿為也;故君不可奪,親亦不可奪也。”
【增訂三】《說苑.立節》記白公之難,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也。”後世“忠孝不能兩全”之語昉[11]此。《全後漢文》卷三零袁紹《上書自訴》亦曰:“誠以忠孝之節,道不兩立。”
皆言公義私恩,兩端難執,顧此失彼,定奪取捨(choice),性命節操系焉;懷歸將父,方此又緩急不可同年而語[12]矣。《外傳》卷六論石他之死曰:“《詩》:‘人亦有言,進退維谷’[13],石先生之謂也。”(參觀《呂氏春秋·高義》、《史記·循吏傳》、《新序·節士》);即引《大雅.桑柔》之什,以示羝羊觸藩[14]之困,《毛傳》、《鄭箋》均訓“谷”為“窮”,正悲劇中負嵎[15]背水[16]之絕地窮境(1imitsituation)也。阮元《揅經室一集》卷四《進退維谷解》深非《傳》、《箋》,以為:“‘谷’乃‘穀’之假借字,……‘穀’,善也。……謂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歎其善,非嗟其窮也”;因謂“漢人訓《詩》,究不如周人訓《詩》之有據”,舉《晏子春秋》叔向語及《韓詩外傳》石他節為證。《晏子》吾不知,若《韓詩》此節,則韓嬰亦“漢人訓《詩》”,似與毛、鄭無異。石他固可謂不“舍君”而又“全親”矣;然仍一死自了,則“全親”,而終“舍親”也,進盟而後伏劍,則雖死而不得為“死君之事”,不免於“舍君”也。蓋折衷斟酌,兩不能完,左右為難,此所以悲進退皆窮。他之言曰:“嗚呼!”,曰:“悲夫!”,曰:“不得正行!不得全義!”,非“嗟其窮”而何?彼自痛“不得全義”,途窮而就[17]死路,傍人[18]引詩歎之,阮氏遽[19]謂意乃美其“善全兩難”。有是哉,經生之不曉事、不近情而幾如不通文理也,《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20],歎曰:‘奉[21]先人遺體,奈何數乘[22]此險!’後以病去[23]。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24]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
【增订一】《後漢書.邳彤傳》王郎捕彤父弟及妻子,以書招降,“彤涕泣報曰:‘事君者不得顧家。親屬所以至今得安於信都[25]者,劉公之恩;公方爭國事,彤不得複念私也。’”
《後漢書·馮衍傳》田邑曰:“間者[26]老母諸弟見執[27]於軍。……誠使故朝尚在,忠義可立,雖老親受戮,妻兒橫[28]分,邑之願也,;又《獨行傳》,趙苞母及妻子為鮮卑刼質,苞率兵“與賊對陣,苞悲號謂母:‘……昔為母子,今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毁忠節。……’母遙謂日:‘何得相頗[29],以虧忠義,”;《晉書·周處傳》西征,孫秀謂曰:“卿有老母,可以辭此也”,處曰:“忠孝之道,安得兩全,既辭親事君,父母複安得而子乎,”;又《良吏傳》潘京答州刺史曰:“今為忠臣,不得複為孝子”:《世說·言語》:“桓公[30]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歎云:‘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周書·泉企傳》高敖曹[31]執企[32]而東,企臨發密戒子曰:“忠孝之道,不能兩全,宜各自為計,勿相隨[33]寇手”;《隋書·高熲傳》受命監兵,遣人辭母云:“忠孝不可兩兼”;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四《定谥》詳記顏真卿、程皓因韋[34]涉谥[35]“忠孝”之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