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汉赋特点
论汉赋特点
人们在总结历代文学创作的成就时,常常说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汉赋”,作为400多年汉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具有受其时代背景深刻影响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家论及这一特点时,都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丽。本文试从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及时代背景等方面来论述一代汉赋的特点。
汉赋的文体风格
“丽”的本义是旅(俗字写作“侣”)行,即两两并驾而行,偶对之意。《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八丽一师。”郑玄注:“丽,耦也。”亦有美妙、华丽之意,《楚辞?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王逸注:“丽,美好也。”《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孔颖达疏:“敝俗相化,奢侈华丽。”
曹丕《典论?论文》中对当时流行的几种文体作了概括:“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词赋欲丽。”即奏议应该善于运用经典,书信和论说应该条理明畅,铭诔应该切实而不浮夸,而诗赋应该做到丽。所谓“丽”,对于赋来说主要是指描写物象和语言文辞的华美弘丽。
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 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记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辞赋之所以要文辞绮丽,是出于拟情状物的需要,以情感的状态表现外物,需要巧妙艳丽的文辞;而状物,在模山范水之际形容描写事物复杂的体貌,也要求“言务纤密”①。
且看汉代赋家的赋文写作,司马相如的诸篇赋文如《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充分显示其宏阔瑰丽的想象力,“繁类以成艳”②;王褒的《洞箫赋》对于箫的声音状貌的描绘可谓穷尽变化,词藻丰富;班固的《两都赋》“极众人之所眩曜”③,其《西都赋》 汪洋恣肆,《东都赋》语言典丽,是最早描绘大城市艺术形象的名篇;扬雄学习司马相如赋的“弘丽温雅”④,其《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大名赋铺写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猎之盛,其用辞构思,亦华丽壮阔;张衡的《二京赋》文笔刚健挺拔而体制宏大富丽;王延寿在《灵光殿赋》中着力描写灵光殿的建筑雕刻,描写细致精丽,“含飞动之势”⑤。
凡此种种,均可以看出汉代辞赋在写作上的共同风格即“丽”,汉赋的堆砌辞藻,好用僻字奇字;铺陈景物,极尽夸饰;以及安排偶句和讲求声韵等等,都是“丽”在辞赋中的具体表现。
很多汉赋家同时亦精通文字学,如司马相如,即作过字书《凡将篇》。袁枚《随园诗话》中评价汉赋说:“古无类书,无志书,无字汇,故《三都》、《两京》之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心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艳,便倾动一时。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书,当类书,郡志读耳。”可见,堆砌词藻,在文字上夸奇炫博,几乎成了当时赋家的习气。
为了“体物写志”,汉赋家在写作时“铺采?文”,极力铺陈词藻,彰显文采,大肆渲染夸张,这种夸饰之风从战国末期的宋玉起就开始盛行,到了司马相如,“诡滥愈盛”⑥,为了描写上林苑中离宫别馆的宏大规模,就夸张地说“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拖于?轩”,描写天子校猎“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捎凤凰,捷??,?焦明”⑦,表现“从禽之盛”。为了“夸其威而饰其事”,赋家不惜笔墨“至如气貌山海,体势宫殿,嵯峨揭业,熠耀?煌之状,光采炜炜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⑧。
汉赋在形式上还讲求对偶和声韵,“丽”本身即为偶对之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指出:“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而四、六言的句式和灵活的用韵则使汉赋易于诵读,抑扬谐调。
汉人对汉赋的批评
汉人对汉赋的批评始于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批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并认为司马相如之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对汉赋辅陈夸饰的文风,以“淫丽”斥之。 扬雄早年时有意学习司马相如赋弘丽温雅之风格,晚年则视辞赋如“童子雕虫篆刻”,并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说法,所谓“则”,即要合乎法度,有利教化;所谓“淫”,指过分夸饰,华而不实,扬雄提倡“丽以则”的“诗人之赋”而反对“丽以淫”的“辞人之赋”。
班固则不同意扬雄的看法,他虽然也认为汉赋“竞为侈丽闳衍之词”,但又指出汉赋兴盛的原因在于“润色鸿业”,指出汉代辞赋的两大主题:一是“抒下情而通讽谕”的讽谏主题;一是“宣上德而尽忠孝的颂德主题⑨。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称“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聘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肯定了汉赋有一定的讽谏作用。
东汉王充在批评汉赋时指出“赋颂为弘丽之文”,“无益于弥为崇实之化”,汉赋虽“文丽而务巨,言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