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北农村贫穷根源及对策研究
西北农村贫穷根源及对策研究
[摘要]笔者在对民和县中川乡民主村的访谈中,注意到该村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而贫穷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民主村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创收手段的不合理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关键词]贫穷原因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019-02
一、民主村村民落后的生活现实
民主村村民内部的家庭收入不平等,以致于日用品消费呈现出较大的村内差异。家庭收入高的家庭日用品消费能达到每年7000元,而收入一般的家庭日用品消费每年大概在2000元左右,贫穷家庭的日用品消费每年只有320元左右(据统计2012年青海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日用品消费为每年1624元)。民主村大部分村民家用的粮食都是自家耕种,而日常的消费开支主要用于肉类、烟酒类、油类的购买,村民用于饮食消费开支的差别也很大,多的家庭每月620元左右,少的家庭每月只有150元左右。我们通过对15户村民的调查得出每个家庭平均每月消费300元左右,再加上粮食的消费,民主村的人均每月饮食消费为104元左右(2012年青海省城镇居民的人均饮食消费为423元)。家庭设备用品主要以电视、手机、冰箱为主,家里有小汽车的农户为42户,有货车的2户,有小型拖拉机20户,使用沼气的为2户,没有宽带接入,拥有家庭电脑的为0。民主村虽然人人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但看病花费依然占有家庭收入的较大比例,大约在30%左右。民主村村民养老主要是依靠老人自己的积蓄和子女照顾。民主村现有24户低保户,人口达到100人,他们分别享受450元、850元、1200元不等的低保金。
二、民主村贫穷原因
(一)民主村极低的农业收入
1.民主村农业现状。民主村土地面积为2190亩,其中林地面积为1092亩,耕地面积为1000亩,在全村212户人家中承包林地的家庭很少,承包林地的农户来自于林地的收入更是微乎其微。100%的家庭承包了耕地,承包耕地的家庭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土豆、胡麻为主,2012年是一个好年头,玉米的亩产在1000斤左右,每斤的价格大概在1.6元;小麦的亩产在800斤左右,每斤的价格大概是1元;土豆的亩产2000斤左右,每斤的价格大概是1元;胡麻的种植面积较小,主要是用于自家食用。民主村由于缺水,渔业无从发展。民主村山地多,适合畜牧业的发展,调查的15户人家有14户养羊,平均每户有4.5只羊,每只羊能卖700元左右,2012年每家平均能卖2.5只羊。养猪的人家不多,主要是自家食用。村里有一个核桃树经济林,是2011年争取的项目,每亩地大概有20棵,预计亩产15斤,收入3000元,但2012年未见成效。2012年在村支书牵头下成立了玉米经济合作小组,入组村民为5户,据村支书介绍成立前和成立后变化不大。
2.农业收入偏低的自然环境原因。民主村在印象中是“老少边穷”地区,具体说来地方资源少、交通闭塞、经济条件落后。客观上讲,民主村地处高原且以山地为主,很难形成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大机械也很难使用;空气稀薄,村里水资源缺乏,年降水量在310毫升左右,村里唯一的一条小河2012年断流9个多月且水量极其有限;民主村土壤贫瘠主要以砂石地为主,大部分的农作物很难在这里种植,即使能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也不高;土地常年处在冰冻期,种植物的生长周期长;这些客观上的不足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
3.农业收入偏低的主观原因。民主村的村民祖祖辈辈居于此,靠种地为生,土地就是他们的命,而天气就是他们命运的决定者。淳朴而保守的性格就像民主村本身给外界的印象一样,村民们最大的理想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他们不善于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趋向于小农生产方式,在2012年调研的15户家庭中有7户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他们也很难接受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全村仅有一个核桃树苗栽培项目且投入运营也几经波折。家族观强烈,家庭和家庭之间很难有经济合作的可能,村里有一个玉米经济合作组织,而加入的家庭仅为5户。
(二)民主村村民有限的打工收入
1.民主村外出务工情况。全村现有劳动力为630人,外出务工人员为90人,占到全村人口的9%,占劳动力人口的14%,从事技术行业的人数为12人,占务工人员的13%,调研的15户人家中人均打工纯收入为2570元,而青海省人均劳务收入达到了5000元。民主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为零。
2.打工收入不高的原因。民主村村民在外地打工的人数为90人,均为青海省内。90个打工人数大概有12人是从事技术工作,仅为打工人数的13%,其他都为纯体力劳动者,故他们干着最重的活却拿着最低的工资。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全村中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