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中国文超越思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与中国文超越思想

第五章 道家和中国文学的超越精神 ——逍遥与风流 阅读 《简明中国文学史》 第七章“魏晋文学”、 第八章“南北朝与隋代文学”。 思考题 1、简论中国文学超越精神的本原 2、简论理解感同自然 3、简论任情纵性 4、简论诗意地栖居 5、试论中国文学的超越精神 第一节 中国文学超越精神的本原 《老子·二十章》自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清)胡文英在《庄子略论》中从十个方面描述了庄子,我以为精辟处是:“一,庄子人品、德性、学问、见识、另有一种出人头地处,另有一种折衷至当处。……五,庄子开口就说没要紧的话,人往往竟算作没要紧看。要知战国是什么样时势风俗,譬如治伤寒病一搬,热药下不得,补药下不得,大寒凉药下不得,先要将他一团邪气消归乌有,方可调理。……六,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十,庄子最是深情。人递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味其旨者,笑如苍蝇。” 《老子·六十章》:“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任继愈《老子新译》翻译为:“用道这个原则来面临天下,就可以使鬼不起作用。并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它起的作用不能害人。并不是它起的作用(神)不能害人,而是由于圣人根本不害人,这样,人与鬼互不伤害,所以(人与鬼)都(互相)称赞圣人的德。” 我的翻译:“用道(取代鬼神)来莅临天下,(原来的人们祭祀的)鬼就不再有神威了;不但鬼不再有神威,就是(原来人们尊奉的)神也不再会伤害人了;不但神不再会伤害人,就是(原来害人的)圣人也不会再伤害人了。道与人(两)互不相伤,(原来丧失的)德就会同归于道与人了。 《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第二节 感通自然 1 通感自然的根据 《大宗师》:“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齐物论》:“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 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 为周与。” 《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德充符》 渺乎小哉! 所以属于人也! 謷乎大哉, 独成其天!” 《大宗师》 今人一犯人之形, 而曰:‘人耳人耳’! 夫造化者 必以为不祥之人。” 2 自然的人性意义 《齐物论》 啮缺问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都一样)乎?” 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刻意》:“夫恬淡、寂寞、虚无、 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当人脱离了喧嚣,置身在大自然中,就会从迷失的世界里重新回归生命的本质。人离开人会孤独,人在人中间也会孤独,孤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状态。但是人在天地万物中间,会被无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